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春琴抄 > 第一节

第一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春琴者,真名为鵙屋琴,生于大阪市道修町1某药材商家,明治2十九年十月十四日殁,家置市内下寺町某净土宗3寺院中。www.xiashucom.com

不久前由此路过,猝发参谒其墓之想,遂顺道寻去,求其墓所。

“鵙屋的坟在这一边。”一寺仆说着,往大殿的后面引导。只见山茶树的丛荫里并排置有好几穴鵙屋家的祖坟,但是附近不象是琴姑娘的墓。

我说:“既然鵙屋家昔日有过这么一个姑娘,可见她的墓理该……”对方闻言后想了想,说道:“这么看来,那面的一穴也许是的了。”便引我朝东边陡坡处的台阶路上走去。

我知道,在下寺町东后侧矗立着一座上建“生国魂神社”的高冈,而眼下的陡坡便是由寺院通连这高冈的斜坡,这儿是大阪市内不可多得的树木繁密的地方,琴姑娘的墓就建在斜坡半腰处的一块平整出来的空地上。墓碑的正面标着法名——“光誉春琴惠照禅定尼”,背面是——“俗名鵙屋琴,号春琴,明治十九年十月十四日殁,享年五十八岁”,侧面刻着——“门徒温井佐助谨立”。

1道修町在大阪市东区,至今仍多药材批发店。

2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改元明治。

3净土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

琴姑娘虽然一生一世用着鵙屋这个姓1,但她同“门徒”温井检校2事实上不啻是夫妇关系,这大概就是此墓能在偏离鵙屋家祖坟处另立的原由吧。据寺仆说,鵙屋家早就没落,近年来,族中难得有人来上坟,即使来了,也绝不过问琴姑娘的墓所,所以就以为这不是鵙屋家后人的墓了。

我说:“这么说来,这位死者是无人问津了啰?”对方答道:“哦,不,尚不能说是无人问津,一位住在萩地某茶馆的老媪,估计有七十岁了,每年要来一两次,在这墓上祭扫一番,然后嘛,喏,你看到那儿有座小小的坟了吗?”他指着墓左侧的另一座坟,说道:“然后,老媪一定也到那座坟上去焚香献花,还拿出诵经之类的费用。”

走到寺仆指点过的这小小的墓碑前,只见碑石约为琴姑娘那块碑石的一半大小,碑的正面刻着——“真誉琴台正道信士”,背面是——“俗名温井佐助,号琴台,鵙屋春琴之门徒,明治四十年十月十四日殁,享年八十三岁”。这就是温井检校的墓。

关于那位萩地某茶馆的老媪,下面自会谈到,这里暂且略过不提。而这墓不及春琴的墓大,墓碑上镌有“门徒”以及死后也要维持师徒之礼的做法,实为检校的遗愿。

这时,夕阳正绚丽地照射着墓碑的正面,我伫立于坟丘,观看展开在脚下的大阪市的雄伟景象。早在难波津3时期,这一带可能就是丘陵地带,面西的高冈由此径向天王寺方面伸展。而眼下,草木的叶子被煤烟熏伤了,发枯的大树失去了生气,仿佛布满了积尘,令人败兴。想当初修建此墓的时候,这一带该是苍郁无比的吧?即使在现在,若论市内的基地,还是得首推这一带最为幽静、悦目呢。这由奇缘相合的师徒俩长眠于此,俯视着暮霭下竖有无数高楼大厦的东洋最大工业都市。然而今日的大阪已多所变迁,不是检校在世时的面貌了。唯有这两块墓碑,好象至今仍在互诉师徒间不凡的因缘。

1按照惯例,女子嫁人后当改姓夫家姓。

2盲人乐师的最高一级的职称。

3这是大阪市的古称。

温井检校一家是信日莲宗1的,全家除检校外,墓都置于检校的故乡——江州日野町的某寺院里。而检校之所以舍弃祖祖辈辈的遗训去改信净土宗,乃是出于死后也不让坟墓远离春琴姑娘的殉情意愿。据说早在春琴姑娘活着的时候,这师徒两人死后的法名,这两块墓碑的位置以及比例等,都已定妥了。据肉眼估量,春琴姑娘的墓碑约为六尺高,检校的墓碑大概不足四尺。两块碑并排竖在低低的石板坛上。春琴姑娘墓的右侧植着一株松树,绿荫如盖,伸向墓碑的上方。在墓左测两三尺光景的地方,也是松荫不能企及的地方,有着检校的坟,它好象毕恭毕敬地在一旁听候吩咐。面对此景,不禁令人想及检校生前勤勤恳恳侍奉师傅而寸步不离左右的情景,觉得这墓碑仿佛生了灵性,今日还陶醉在那种幸福中似的。我在春琴姑娘的墓前恭敬地行过跪拜之礼后,把手搭在检校的墓碑上,摩挲着石头碑顶,踯躅坟丘,直到夕阳在这大都市的那一边落了下去。

最近,我得到了一本书名叫《鵙屋春琴传》的小册子,这使我开始知道了一些春琴姑娘的事。这书大约有三十页,是四号铅字印就的日本雁皮纸印本。经过分析,看来是徒弟检校在春琴姑娘去世三周年时央求他人编写的师傅的传记,是用来送人的。书中的行文是文言文,检校的事,也用第三人称来写,但材料无疑是检校授意的,看来,可以认为这本书的真正作者乃是检校本人。

1是佛教中的一个派别。

此传有言:“春琴家,历代以鵙屋安左卫门之称行世,居大阪道修町,经营药材业,至春琴父,己历七代矣。母名繁,出于京都麸屋町迹部氏家,适安左卫门后,生有两男四女。春琴为其二女,文政1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生。”又谓:“春琴自幼颖悟,且姿态雍容华贵,高雅难以言状。四岁起习舞,进退举止,怡然自得,一举一动,优雅感人,虽舞妓有所不逮。其师亦为之喂叹,曾屡屡嘟囔:‘惜哉是女!以其才其质,可望脍炙天下人之口而成一代名优,而今生为良家女子,是为幸耶,抑为不幸耶?’且其自幼习书识字,进步神速,竟使两位兄长望之莫及。”

这些记事本出自视春琴无疑于神明的检校之口,其真实的程度究竟如何,当然很难说。但是春琴生来“雍容高雅”这一点,倒是有诸多事实可予佐证的。当时的妇女,身材基本上偏矮,听说春琴的身高也不到五尺,脸蛋和手脚长得极其纤弱细巧。从今日尚存的一张春琴姑娘三十七岁时的留影来看,她有一张端端正正的瓜子脸,脸上点缀着柔和的眼睛和鼻子,小巧得宛如用纤纤手指一下一下捏出来的,似乎顿时就会销匿。由于这毕竟是明治初年或庆应2年间的相片,白斑很多,就仿佛事情旷古年久而使人印象模糊似的,照片也给人留下了这样的感觉。不过,从这张朦胧的相片上,除了可以看出她有那种大阪富商家女子的典雅气质外,尚可感受到她虽然很美,却没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印象淡薄。说她已有三十七岁,这固然可信,不过看作二十七、八岁的话,也未尝不可。

1文政是仁孝天皇的年号,文政元年是1818年。

2庆应也是年号,位于明治之前。

拍这张相片的时候,春琴姑娘已经双目失明二十多年了,但是看的人并不感到她是个瞎子,而是觉得她把眼闭上了。佐藤春夫1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聋者象蠢人,盲者象贤人。”因为聋者想听清别人说的话,会颦眉挤眼,张口结舌,时而俯首,时而仰脸,其态蠢然。而盲者危坐,默然低首,一副冥思苦索的神情,俨然是个深思熟虑者。这种讲法能否普遍适用于一般场合,当然不得而知。但我觉得,至少可以这样说:由于佛和菩萨的眼——即所谓“慈眼视众生”的慈眼——乃是半开半闭的,所以人们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觉得闭着的眼睛要比睁着的眼睛慈悲和可敬,有时还会令人感到可畏。那末,也许是因为春琴姑娘那垂下的眼帘尤其能体现出她是位慈祥的女子吧,竟使人隐隐约约地领受到一种顶礼膜拜旧的观世音菩萨像时的慈悲气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