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 > 第11节

第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骑士制度,所以也没有骑士。中国文化所推崇的“君子”,在某些方面具有骑士精神,比如诚实正义等等。但君子的特点是洁身自好,而不是惩恶扬善,是精心内修,而不是冲锋陷阵。至于君子对女性对爱情的态度应该如何,似乎并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把女人与爱情当回事的。

中国传统有“诗言志,词言情”的说法,所以在当时写诗的比写词的地位高,写诗比写词光彩。有些诗人是既写诗又写词,有志要述就写诗,有请要抒就写词。但后人生怕把诗人们的形像降低了,分析起来,总要从言情的作品中分析出“志”来,说那是诗人借美人迟暮来抒发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似乎纯粹写情就是一件丢人的事一样。

这种视写情为丢人的观念从几部著名古典小说中也能看出来,《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那是很少写情的。《聊斋志异》写情,但不敢理直气壮地写,只能鬼鬼祟祟地写,算我吃多了没事干,无聊时写来混时间的。《红楼梦》写了情,并借贾宝玉之口,将女孩儿推崇到“水做的”高度,但也就只到那个地步了,而贾宝玉对女性的推崇,并没妨碍他同时畅饮几瓢水。像《红楼梦》这样的书,在当时是被当成“淫书”的,贾宝玉这样不求功名,只顾谈情说爱的男儿,在小说里自然没有得到好下场。

中国中很少有专注于爱的男性形像,“围着一个女人转”,这大概是传统的中国男人最不齿的事了。男人从小就被鼓励去谋求“功名”,去“干事业”,争取“青史留名”。婚姻对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要和传宗接代,可能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因为生理需要可以找妓女或者丫环来解决。

传统中国中的爱情故事大多来源于戏剧或民间传说,所描写的爱情不外乎这么几类:

1.风流才子与青楼女子的爱情

这类故事很少有善终的,往往是风流才子青楼寻欢,爱上了某位才貌双绝的青楼女子,两人情浓意浓,女方铁了心爱这位才子,不惜重金赎身,守身如玉,携带家财,要嫁这位风流才子。但这才子或碍于社会习俗的压力,或移情别恋,自是不能迎娶一个青楼女子,于是故事以青楼女子自毁告终。这个自毁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重回青楼,破罐子破摔。

2.富(皇)家女下嫁穷才子的爱情

这样的婚姻多少有一点追求的过程,有时是富(皇)家女子倒追穷才子,有时是穷才子偷追富(皇)家女。这样的婚姻结局好不好,就看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了。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似乎也没几个好结局,但如果按当时的标准来衡量,有的还可以称得上“幸福”。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宝钏,出身显赫,但爱上了落魄的书生薛平贵(一说猎户薛平贵),几经波折,终于成亲,但薛平贵被派去驻守边疆,跟外来侵略者打仗打出了感情,被外来侵略者招去做了女婿。

可怜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终于守得云开日出,守到老公薛平贵带着个外族小三回家来了。按当时的政策,男人是可以娶几个老婆的,所以薛平贵不算违法乱纪,反倒被树成“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先进人物。王宝钏喜孜孜迎进老公和小三,还高风亮节地跟小三不分大小,均为二点五,从此两人齐心协力伺奉薛平贵,过着和谐的家庭生活。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是富家女爱上穷才子的故事,不同的是,婚事不顺利,穷才子郁郁寡欢而死,富家女毅然决然同赴黄泉,与所爱之人化做蝴蝶,生死相依。

五四时期,中国大量引进西方,受其影响,出现了一批倡导人性,追求自由,反封建反包办婚姻的爱情故事。但因为当时连男女平等都没达到,自然谈不上崇拜女性。

女性地位比较高的爱情故事,在武打小说中倒能窥见一斑。有人把武打小说称为中国的“骑士”,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武打小说描写的,往往是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小社会,即“江湖”。在这个所谓江湖上,女性享有比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平等权力,比如江湖上的女侠们可以跟男侠一样配刀带剑,四处游历,可以不遵循“女大当嫁”的社会法则,可以不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跟男侠自由约会,等等,等等。

如果你要去查史书,看看哪个朝代的女子享有这些自由,恐怕会无功而返。

金庸的武打小说除了各种奇异的功夫之外,很多的笔墨都用在描写武林人物的爱恨情仇上,刻划了一大串江湖情圣情侣情人情痴,这对传统中国小说来说,是一大进步,至少是“侠骨”与“柔肠”并举,而不是把“侠骨”与“柔肠”对立起来。但因为武打小说描写的是一个不存在的社会,人物形像很难具有现实意义。

网友“书林漫步”把老三称为“中国史上第一个骑士形像”,他说的这个“中国史”,不是指某本由国内文人编撰的“中国史”,而是指“有史以来用中国文字写成的作品”。

国内编写“中国史”的人,很少有纯粹从的角度来选编的,不是遵循当局的意旨,选择那些“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作品,就是怀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野心胡编乱选,只求哗众取宠,一鸣惊人。还有的受自身水平的影响,或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或碍于熟人朋友的面子,选作品时只注重作者的名气,题材的“重大”,技巧的离奇,语言的怪异。这样的“中国史”,除了供学中国的人背诵考试之外,并无多大用处。

能被称为“形像”的小说人物,是那些广为流传,得到了读者认可,获得了永久生命的人物形像,往往有他独特的一面,有他丰富的内涵,不是一个词就能概括的,常常需要整个故事整本小说来说明。要了解一个“形像”的真正含义,最好的办法是去读原著。

“哈姆雷特”是一个形像,提到“哈姆雷特”,知道这个形像的人会联想到很多很多,tobeornottobe,复仇,忧柔寡断,坠水的奥菲丽雅,叔嫂通婚,篡位,等等,等等,决非一个形容词可以概括。而“哈姆雷特”一旦成为形像,它自身便具有了形容词的功能,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是个哈姆雷特”,这一句就胜过写一篇论文来描述这个人。

老三无怨无悔地爱静秋,只要是为了静秋,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可以做到,常人非做不可的事他可以不做。所有这一切,对于受欧美熏陶的老三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的。但由于中国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形像,老三就像一个天外来人,震憾了众多读者,相信的人认为他真实得完美,不相信的人认为他完美得不真实。

但不管你认为真实还是不真实,老三作为一个独特的形像,已经被读者接受了,成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具有骑士精神骑士风度的男情人形像。以后中国里的男情人们,还有生活中的男情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被拿来跟老三比,像老三,不像老三,比得上老三,比不上老三,这一点比得上老三,那一点比不上老三。老三也会变成一个形容词,跟他类似的人将会被冠之以他的名字:八十年代的老三,九十年代的老三,穿军装的老三,坐轮椅的老三,等等,等等。

如果你看了《山楂树之恋》,便记住了老三这个人物形像,你应该为自己的慧眼骄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