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水门疑案 > 第14章

第1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四天后伦敦

女士们要在塞维尔饭店的粉红色的像三文鱼的瑞维尔餐馆共进午餐,在那里可以俯瞰泰晤士河。www.xiashucom.com以前她们的午餐聚会都是在同一家饭店的烤肉餐馆,不过最近大家都认为烤肉餐馆的食品和服务都有失水准,所以把地方改到了大一些也文雅些的瑞维尔。

艾尔菲像经常一样又要晚来了。

“我不管他自己怎么说,康斯但斯,我从来就不相信他,”菲丽斯-比尔在说艾尔菲的第二任丈夫狄特-克吕格,一位在二战中靠给纳粹军队供应印模铸造金属发迹的德国企业家。比尔女士长得哪儿哪儿都很宏大的样子,她说话的时候宽阔的下巴奇怪地往两边咧,她的口红又抹得大多太红,更加剧了这种视觉效果。

“他说他不是亲纳粹分子的时候,艾尔菲显然是毫不怀疑的,”康斯但斯-戴雷说。她却长得很小巧,像个小麻雀,她漂亮的小脸有点灰扑扑的,倒很配她的衣服。“天,菲丽斯,我是说,毕竟她是嫁给了他。”

菲丽斯鼻子动了动,“他说他的公司是和其他对希特勒军队有用的德国企业一样被征作军用的。我猜,在战争爆发前他的厂子就很成功。这个故事很典型,我想。当然,德国人也不知道究竟要发生什么。”

“那倒是。”

“我真想不出艾尔菲看上他什么。”菲丽斯说。

这话让康斯但斯大笑起来,“德国马克呀,菲丽斯,而且是很多德国马克。”

“啊,是很多。她嫁给他的时候还相当年轻呢,是吧。他至少是她年龄的两倍。”

“至少两倍。她那时候刚结束第一次失败的婚姻,总之我想很不堪的样子。幸好没有多长时间。这些她告诉你了吗?”

“啊……只是说了大概。她现在在哪儿呢?也许我们该先点菜。还是照旧?”

“好吧。”

“我们实在不该对艾尔菲的动机还有丝毫疑问的,是吧?我是说,她现在也不在这儿为自己解释,唉,他死的时候真让人吃了一惊,一定很……噢,艾尔菲来了。康斯但斯,我得说,她真是不显老。”

“艾尔菲,亲爱的,我们正为你担心呢。”

“又在解剖我吧。”艾尔菲说着,身子滑进服务生拉出来的座椅。

“噢,别傻了,”她的同伴几乎同时说,“还照旧?”

“对,”艾尔菲说,“我恐怕今天得早走。下午还要和朗顿-斯达克瑞夫一起喝茶。”

“噢?在布朗家吗?”

“在我家。服务生,我们可以点菜了。”

艾尔菲的数次婚姻是人们闲来说长道短的好材料,英国人所谓的飞短流长。艾尔菲知道这一点,但她毫不在乎。对她来说,有人议论要比被人遗忘不知要好多少。

事实上,迪特-克吕格确实不是个亲纳粹分子。跟其他生产对纳粹部队有用的或可改换为有用的产品的业主一样,要么你就随波逐流,要么……

有一阵他甚至想过在生产线上做点手脚好让产量降下来,后来还是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整个战争期间他都完成了定额,心里却期待着第三帝国不可逃脱的灭亡,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他越来越确信这一点。

当战争真的结束时,克吕格的企业不仅稳固了而且大有向其他亟待重建的欧洲国家扩张之势。克吕格抓住了时机,先是在英国,继而又在法国、荷兰及斯堪的那维亚岛上建起分厂。等到他和活泼动人的多伦斯-罗宾逊太太在伦敦的一个晚会上相遇时,他已经是腰缠数百万的大富翁了。他那时不仅富有,还丧妻独居,在欧洲有资历的单身男人中算是颇受名媛青睐的佼佼者。说起他双倍于艾尔菲的年龄,他59岁,她30岁,只是让他们的关系多了一些新闻价值。

有些人愿意把艾尔菲-多伦斯与迪特-克吕格的婚姻看做是一个美少妇套老富翁的典型。这种说法多少属实。如果克吕格没有钱的话,艾尔菲绝对不会嫁给他的。不过,她自己既不是个穷孩子,也不是个红了眼的淘金者。结婚时,她也带过去她故去的父亲留下的信托基金,虽说并不可观可也不算少。她父亲迈尔肯姆-多伦斯生前是个不错的新英格兰的房地产开发商,他在艾尔菲十几岁时就为她建立了信托基金。那时她叫艾尔菲瑞达,跟她的祖母同名。基金的条件是迈尔肯姆在世时,如果她嫁给他不中意的人,她就无权享用这笔基金。这正好适用了艾尔菲的第一次婚姻。那时她23岁,被维尔纳-罗宾逊、一位野心勃勃的所谓的艺术家迷倒了,就义无返顾地随他去了巴黎,在西岸过着不俗的艺术生活。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

艾尔菲嫁给罗宾逊以后才发觉他不但吸毒还酗酒,可那时的她既不够精明也缺乏直觉,根本想不出他以后会怎么对她。他对她肉体上的虐待和多次的背叛最终使他们分居继而离婚了。

离婚所有的文件办妥后一个月,艾尔菲的父亲突然死于中风。艾尔菲还有她的信托基金都被解放了,而她也充分利用了这两种解放带给她的好处。

起初艾尔菲和迪特-克吕格定居在他慕尼黑漂亮的宅邸。但是她不喜欢德国,不喜欢德国僵硬的文化,不喜欢刺耳的莫名其妙的德语,也不喜欢第三帝国的幽灵们。由于生意的缘故,她丈夫在英国总要待不少时间,她就顺势劝他在英国买座房子。“在塞维尔饭店和里茨饭店开销多大呀。”她跟他这样说,“要是在伦敦有个固定的地方要合算多了。”

那座房子在伊顿马厩山上,位于伦敦高雅的贝尔格雷维亚区,是座白色的三层楼带露台的有灰泥装饰的建筑。买它是属于一见钟情式的,而且贝尔格雷维亚这个名字也合她的胃口。这个地区是在1825年从格罗夫纳地产里拿出来的150亩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包括著名的贝尔格雷芙广场。从一开始那里就是伦敦城里人很想往的地方。自从他们买了伊顿马厩山上的这座房子,室内设计师又在里面施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后,艾尔菲就把它当成家,她唯一的家。她往慕尼黑去得越来越少,这使得她和迪特很多时间都分居两地。他忙于打理他做得越来越大的生意,而她则留在伦敦培养她已然骄人的社交地位。

在他们漫长的两地分居的日子里,虽然她也时常告诉他她很想念他,但有时候也觉得他不在也是件好事。克吕格人长得仪表堂堂,也很善于社交。但他也有不足,他是德国人。在晚宴上有多少人一边对他机智、世故的谈吐报以赞许的笑声,一边还清清楚楚地记着v2飞机对伦敦暴风雨般的轰炸,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新生儿们刚出产房就要被转移到防空洞,还有战时的配给供应,那些穷困潦倒的日子,还有对海峡那边那个疯狂国度的恐惧与憎恶……

早晨,艾尔菲在她五英尺宽的维多利亚铜床上醒来。这张床她跟迪特以及后两任丈夫,还有别的一些人一起用过。她是前一天晚上到的,她的生物钟还没有适应她的新环境,看来至少还得适应几天。

她的管家茱莉把吐司和茶送进房子后部的起居室。起居室满室阳光,窗外可以看到漂亮的花园,花园边上充作篱墙的桦树披着金黄、赤褐的秋衣。她利用上午剩下的时间处理了一下信件,冲了澡,会会朋友,和康斯但斯、菲丽斯一起吃了午饭,然后就回到家里静等着朗顿-斯达克瑞夫的到来。斯达克瑞夫是上议院的议员,在尼克松当政的时候曾作过一阵子英国驻美国的大使。他准时于3点半到达,茱莉领他人书房。

“你看上去真精神。”他说着,在两把安娜王后扶椅中的一把上坐下。他们中间是张小巧精致的小桌,上面放着早期的斯塔福德郡陶瓷。身后大理石壁炉里火燃得很旺。墙上斯比亚褐色颜料绘的威廉一世朝廷静静地注视着他们俩的谈话。

“我感觉很不错,朗顿。来伦敦真让人高兴。有没有新闻?有什么让人振奋的事吗?”

“我个人的还是政治上的?”

“先说你自己的吧。”

“我倒没什么好说的。我已经卖掉了在科茨沃尔兹的房子。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再占着它也就不值了。总理还继续领导着工党,行事么,却像个保守党……也许这样比他的自由派观点付诸实施还让人好过一点,不是个铁人……这些也不算是我个人的事……现在耳朵也不好使了,感觉像个局外人了……”

亏得艾尔菲对英国有充分的了解,斯达克瑞夫爵士咕哝的话她大多都听得懂,有些话被他省略了,还有些被他一笑带过去了。

“上议院最近有些什么争论的热点吗?”

“说实在的,很无聊。”

艾尔菲想,一直都很无聊。

“我们从你们美国引进了关于有医生协助的自杀行为的讨论。他们最好早点作出决定,好让我有一天也好用上……”这回他大笑起来,他那张平庸苍白的皮肤松弛的脸颊也跟着直颤。

斯达克瑞夫老得可不能算优雅。当初出使美国的时候,他在外交圈中可是个不俗的人物,有一阵有点发福的趋势,被他很有效地控制住了。他那时目光炯炯有神,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个人中龙凤。年纪一大,他就一切随它了,懈怠了,甚至有些邋遢了,看上去一点也不关心他的这副皮囊或是皮囊外的包装。他的蓝领带上有污渍,指甲也不甚洁净。要是他夫人还在世,也许会有些不同。

他已经上了岁数,他的外表像张漫画,画里的一个老得摇摇晃晃的老人在他的俱乐部摇椅上打瞌睡,而年轻的成员则在旁边等着他死,好把那张椅子腾出来。但在斯达克瑞夫身上,有一点没有丝毫改变,而对这一点,艾尔菲非常了解。他的头脑非但不老,反而像以往一样明察秋毫;他与他的政府及一些别的国家政府仍保持着广泛、稳固的联系。

茱莉给他们上了茶以及夹有黄瓜、三文鱼和奶酪的薄三明治。斯达克瑞夫很响地呷了一口茶,身子往后一靠,两手端着茶杯,搁在他肚子上。

“我的事儿说得差不多了,艾尔菲,”他说,“让我听听你的事儿吧。说说你最近在华盛顿搞的恶作剧吧。你的朋友艾普赖尔看来下一轮无人能敌了。”

“没人是打不倒的,朗顿。他当然现在是跑在前面,不过你也知道政事无常啊。”

“确实是,我是很知道这一点的。他看上去像个正派孩子,当然不能以貌取人。他是不是?是不是很正的一个人?”

“是啊。人很好。我很喜欢他。尽管有时候他的想法……怎么说呢?有时候他的想法让我很不安。”

朗顿点了点头。这时,茱莉又来了,她端来分三层的银盘,上面盛着司康饼、凝乳、果冻和各色小酥皮点心。斯达克瑞夫把他的小碟盛得满满的。艾尔菲摆了摆手,自己没有要。

“你刚才说什么?”斯达克瑞夫说着,喷出一口凝乳。

“我在说副总统有些观点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噢?有关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都有点。其中一方面对我来说更重要些。”

“脆皮糕真是好吃。里茨做的吗?”

“维拉里的。”

“里茨做的也不见得就比这个还好。你的朋友什么想法最让你不舒服?”

“墨西哥。”

“是吗?”

“他对墨西哥政府在反腐败方面的缓慢进展很反感,特别是在毒品方面,那是他很看重的一个问题。”

“这不是跟你的总统唱反调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