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中国股神沉思录 > 四、投资,靠什么取胜

四、投资,靠什么取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投资是自己的事

投资的真经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亦非每天一刻不停盯着盘面就能掌握,自己把心放慢才能看得更周全、更精深,投资过程是一个做“有心人”的过程。www.xiaoxiaocom.com

做投资要形成一套能够体现自己风格的,适合自己运用的,比较成熟的投资方法和理念。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己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别人走,失去主见。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独立思考。

2008年5月,王亚伟所在的华夏基金不拘“抱团法则”,抛售基金重要领地钢铁股(主要是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致使两只股票短期大幅下跌。华夏此举,被坊间渲染为违反“行规”,但客观上,华夏靠迅速减仓,规避风险,成功躲过一波大的跌势。

华夏基金此次特立独行总算是成功了,但之前,王亚伟应该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因为他违反了基金行业“抱团取暖的潜规则”。

某基金经理曾直言:“我们考评,只看相对排名。华夏的做法,就是破坏了这个‘规矩’。”

在这位基金经理看来,基金界就是一个大圈子,绝大部分人要生存,就得遵守规则。抱成大团,不可能成为最好,但至少死不了。

不遵守“行规”最后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做错方向,大幅亏损,成为业内笑柄;另一种,表现太出格而又获得成功,像华夏基金这样,免不了成为“眼红”对象。

一位老资格的基金经理坦言:“尽管我管理的基金,仓位可以降至60%以下,但我从来没有把仓位调低至60%。如果把仓位调太低,无论方向对错,都会被其他人当成笑柄。”

基金这个行业,基金经理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神圣,他们只是从事一个工作,没有必要拿名誉作赌注。他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排名在相对靠前的位置,而这跟收益并不直接相关。

华夏基金风格为何如此果敢?

投资是自己的事,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线,不宜轻易跟随同行的思路,也不应跟风当下很有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

目前,市场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一些误解。不知道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没有讲清楚还是有些人在理解上出了偏差,很大部分所谓的价值投资者根本不是在做价值投资,他们做的只是贴标签——给自己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给与他们投资方法不同的人贴上投机者的标签,给某些股票贴上价值股的标签,给那些他们没有认真研究过的股票贴上投机股的标签。如果只有买这些被人贴过价值股标签的股票才算价值投资的话,这个门槛简直高不可攀。比如说,中国船舶和中国平安都是好公司,他们可能会在250元以上买中国船舶,在140元以上买中国平安,只是因为这些股票上有他们贴上去的价值股标签。什么“‘中国平安’这四个字就值250块”,什么“中国船舶200块不算贵,因为中国马上就要造航空母舰了”,现在看来,都成了笑话。而当初那些放话的人认定自己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是这个市场。

王亚伟庆幸自己不是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如果说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的话,王亚伟完全有资格说自己更接近于一个价值投资者,尽管他从来不愿这样归类。从长一点时间看,市场不会以价值投资、非价值投资来区分投资者。同样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是成功的投资者,而他的某些中国信徒则是失败的投资者。市场会这样来划分,残酷但很公平。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无须费尽口舌去表白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业绩会说明一切。

我希望以自己的投资实践去丰富价值投资的内涵,对于会不会被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我毫无兴趣。——王亚伟

是否属于价值投资,取决于如何投资、在什么价位投资,与谁在投资、投资什么无关,贴标签是没有用的。巴菲特经过研究,在八元买了比亚迪,这算是投资。如果只是听说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也跟着买,即使有机会在八元以下买入,也只能算是投机。因为这种行为是跟风,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只st股的未来预期价值远高于当前价格,在低位买入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

2.做好投资的“农民”

2008年大熊市中期,业内出现一种观点:每次市场发生转折期间,基金从来不能起到领导作用,只是趋势的追随者,助涨助跌而已。当时,业内一位知名投资人士、以价值投资闻名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很无奈地表示:“目前,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做基金经理,可能一半都没有经历过熊市的考验,整个队伍良莠不齐。这使得在国内研究基本面、做价值投资非常之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