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恋家才会恋爱 > 捐助为幸福之本

捐助为幸福之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你很在乎"好心,就会有好报"这样正向循环的结果,也并非缘木求鱼。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可以提供借镜。《经济学人》杂志曾经刊登一篇标题为《贫穷的利润》(profit in poverty)的报导,描述南非的"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和一家"相互保险公司"(old mutual),为了帮助穷人,同时也和穷人做生意,特别规划"少额低息"的金融产品。

银行给这些贫穷顾客的最低存款限额是八美金,并附加简单的"防盗止付"功能。在此之前,这些南非低收入户常把钱存在家里的饼干盒。《经济学人》很有人情味地评述说:"虽然,银行给他们的利息很低,但他们的饼干盒给的利息更少。"

保险公司对贫穷顾客的策略是"群体保单",不是只保一个人,而是保家庭里从老到少的一家子人。他们赚穷人的钱,但也帮助穷人,达到彼此双赢的局面。

<b>在家庭收入中规划固定比例捐献,让家人更容易感觉幸福</b>

我常听中年朋友在闲聊时提到金钱观,看似洒脱的&quot;生不带来、死不带去&quot;,已经成为陈腔滥调。谁都知道&quot;生不带来、死不带去&quot;,关键是生和死中间这一段拥有财富的过程,如何分配钱财、运用资源。

对很多重视理财的现代家庭来说,在家庭总收入中规划固定比例的捐献,是家人间亲密地感觉到幸福的一种秘诀。&quot;虽然我的收入不多,但一个月少唱两次ktv,就可以响应'每天捐二十元,帮助贫穷的小朋友上学'的活动,让我觉得活得有意义。&quot;这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的心声。

《金刚经》中说:&quot;应无所住,行于布施。&quot;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对方报答,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优越感、或虚荣心。佛教勉励信众向菩萨看齐,学习菩萨以度众生为己任,就是要训练自己,把帮助别人变成很自然的生活习惯。

除了金钱之外,能给别人的东西还有很多。宝贵的时间、特殊的专长、稀有的智慧&hellip;&hellip;只要对方需要,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资源。&quot;圣母玛利亚学院&quot;是位于比利时的一所学校,规定:&quot;学生必须每周花至少一个小时帮助穷人或伤残人士,否则不得升级。&quot;校方认为参与慈善工作,若只是捐钱并不足够,而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花一个钟头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并建立友善的关系,例如:跟弱智人士打篮球、替穷苦家庭的儿童补习或帮助老人家。

据我知道,台湾有些中小学也要求学生这系做,但在&quot;升学主义&quot;观念作祟之下,常沦为家长想办法找关系,替小孩盖章,应付了事,实在很可惜。这些家长不但做了负面的示范,也断送了让孩子体验幸福的机会。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透过捐赠或奉献,触动自己心灵的幸福。

<font color="red">发现幸福的奥秘</font>

因为没有长期占有的私心,

暂时拥有的人才能有愿意割爱的勇气。

拥有,而不占有,让人学会谦虚、不自满。

心灵上永远可以挪出适当的空置,容纳其它的美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