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吴若权随笔文章 > 打造自己的幸福.Com

打造自己的幸福.Com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人生遇见困顿时,我们总会自我安慰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相信:上天无意断绝任何人的后路,但他必须是个懂得过河不拆桥的人。过河不但不拆桥,还要记得造新桥,让你来我往的互动世界,永远有路可走!

乐意服务,才会经营人生

量力而为地把付出的过程,

心甘情愿地当作快乐服务,

就不会觉得自己处处为对方牺牲,而抱怨连连。

一家客户的总经理,曾很慎重地要求我参与面谈一位刚毕业的女孩。她来应征业务助理,在校成绩优秀,要求比别人高的薪水,我的客户很看好她。不料面谈结束前,她很在意地问:“这份工作需不需要替客人倒茶水?”总经理很客气地回答:“有时候,客人的茶水是我倒的。”想当然尔,她没有被录用。

先会做人,才会做生意。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缺帮客人倒茶水的人手,缺的是体贴别人、以及愿意服务别人的心,这不但是从事业务工作的基本精神,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所亟需的!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曾在报上看过的一则消息:教育单位有意规划每学年八小时的劳动服务,列入大专院校的课程中。这项做法,引起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反弹。有的不赞成,另外有些则认为时数太多。

在家里习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及家长,显然没有看过另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一群企业家被问到,录用刚从学校毕业的社会新鲜人的标准,答案不是学校成绩好坏、专业智识高低,而是合群、品德、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等。

也许,学生及家长认为:劳动服务的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和处世态度,没有绝对直接的关系。但从我个人的成长经验来说,却有深远的影响。童年时,我在一所偏僻的乡下小学就读,学校规定每学期都要参加一次很大规模的劳动服务。印象最深的是割草、而终生难忘的则是挑粪。

乡下学校,腹地很广,一片草地,杂草丛生。一群学生手持镰刀,整齐排成一列,在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向前割草。二十分钟之后,换另一个班级的同学,继续往前冲,一个下午就把整片草地整理得干干净净。现在回想起来,场面实在壮观,象是一辆巨大的除草机,应该去申请金氏世界纪录。

挑粪,是高年级同学才“享有的特权”。升上五年级的我,终于亲自尝到学长、学姊口中最刺激的滋味。每个同学,都要提两个水桶,到学校的化粪池挑两桶粪尿,步行三百公尺,将粪便倒在操场边的葡萄园里。

我必须承认,第一次做这件工作时,差点吐出来,但它给我的回报是—许多年后,当我读到托尔斯泰说:“财富跟粪尿相同,积蓄它就会放出恶臭,散布时却能肥沃土地。”能够有比别人深刻的体会。先学会做人、服务别人,才会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而学做人,不妨从劳动服务做起,里面有很多人生的道理!

诚如相爱的两个人之间,有很多你来我往的互动,量力而为地把付出的过程,心甘情愿地当作快乐服务,就不会觉得自己处处为对方牺牲,而抱怨连连。

沟通再沟通

“说了等于没说”的沟通方式,委屈了自己、也无异于陷害了对方。

既然有话要说,就说个清楚;

若一次说不清楚,至少可以沟通、再沟通!

沟通,往往不是一蹴可几的事。沟通一次,还没见效的话,不要放弃得太早!应该要继续沟通,沟通再沟通。

我的同仁曾经提出建议,成立专属于部门内的图书室,精选行销方面的图书,供同仁借阅。这是个很不错的提议,但却迟迟没有执行。

直到有一天,我在部门会议中提到有一本很棒的行销书籍,值得大家参考时,另一位同仁才又“旧事重提”,语气中带着替原提案人“打抱不平”的语气。

“其实,这个提案已经提过一次了。没关系啦!不急着成立图书室嘛。我们只是有这个构想罢了。”

由于事情不是很严重,他们陈述这件事的方式也是以有点半开玩笑的态度跟我提,同仁们原以为可以轻轻松松蒙混过去,但我却以比较坚持的态度,希望立刻执行,并向大家致歉:

“当时我可能没有记清楚,所以耽误了成立部门图书室的进度。”

会议之后,我详细检查所有的记录,就是找不到任何有关该项提议的资料,脑海中也完全没有印象。

很不得已地,我必须找原提案人确认。

“我……我想大概因为这是要多花钱的提议,怕……怕被您拒绝,所以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点到为止,没有据理力争。”他怯怯地说。

“其实,你不用据理力争,只须沟通、再沟通!”我诚恳地鼓励他!

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和他的情况很类似。遇到一些提案,有“争取埃利”的“嫌疑”时,就不敢大声说出口,怕主管误会自己是个贪小便宜的人。

现在想起来,自己讲话吞吞吐吐的样子,当然很难说服别人。

当年的我,在害怕什幺呢?仔细分析,应该是害怕“责任”吧!不提意见,比较轻松;说服别人,比较费工。

若像他说的“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简直就是只尽了半点义务,却不肯负半点责任。

“说了等于没说”的沟通方式,委屈了自己、也无异于陷害了对方。既然有话要说,就说个清楚;若一次说不清楚,至少可以沟通、再沟通!

牛奶糖穿透椰子壳

不要妄自菲薄,以为自己没什幺大才能,成不了气候。

其实,只要塑造成另一种形状,或是摆对位置,

就能发挥潜在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

人尽其才,了解自己的特质,包括优点和缺点,才能充分发挥,拥有丰富的人生。

知道自己有很多优点,固然值得欢喜;发现自己有些先天上难以克服的缺点,也不必太过伤心。只要能诚恳面对自己,顺着本身的特质去发展,缺点也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对人生有正面的帮助。

一所大学物理系的活动中,为了让参观的民众更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很有趣的实验,令人除了耳目一新之外,也对人生有所领悟。

其中有一则实验,是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牛奶糖的质地很柔软,椰子壳的质地很坚硬;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应用物理学的原理,竟然可以轻松办到。

学生用手将牛奶糖捏成像图钉的样子,平放在地上,针尖朝上,然后以垂直的角度,将椰子掷下,牛奶糖果真把椰子壳刺破一个洞。

古人王阳明以“格物致知”的理论,阐扬人生道理;我们现代人同样可以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发现生活的智能。

柔软的牛奶糖能戳破坚硬的椰子壳,说明了“以柔克刚”的成功之道。只要使对了力气,柔软的力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强大功效,以四两拨千金。

当我亲眼看到这个实验,内心产生很大的震动。

每个人都必须摒除主观的成见,认识各种特质,才能找到其中的可能性。若受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往往忽视了自己尚未发挥的潜力,也看不到别人内在的能量,实在很可惜。

一个人不要妄自菲薄,以为自己没什幺大才能,成不了气候。其实,只要塑造成另一种形状,或是摆对位置,就能发挥潜在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要看轻别人,表面上的弱小,内在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

很简单的逻辑,却让我绞尽脑汁。看到谜底之后,我惊然地警觉到,猜中答案的关键,并不在于学识的多寡,也不是思考的反应,而是一种属于台湾本地特有的“e世代的幽默感”。

“一只蜜蜂停在日历上”和“风和日丽”之间的关系,再简单不过,直接以“断章取义”的方式就可以得到答案。想猜中这个谜题,最困难的地方,其实就在于它的简单。我们常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太复杂,所以错过了正确的答案。而“e世代的幽默感”的特质之一,就是简单。掌握了这个特质,谜底早已呼之欲出。因为,题目的本身就已经嵌入了解答,猜不着、想不透的盲点,就在于我们视而不见。

再看看“一只狗过了独木桥就不叫了”这一则的谜底是:“过目不忘”。基本上,它的逻辑还是不脱猜谜惯用的“谐音”技巧,和“风和日丽”那一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的创意是:结合传统谜语采用字面上的谐音,加上动物本身叫声的谐音—独木桥的“木”和“目”同音,狗叫的“汪”和“忘”关联,产生双重趣味,这又是“e世代的幽默感”的第二项特色。

从“蓝色的刀和蓝色的枪”猜到“刀枪不入”,这题是中西合璧的趣味,从英文“blue”的谐音来破解,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也可以看出“e世代的幽默感”中不乏国际化语言的思考方式。

在这次网络猜谜的经验中,我更加确信:想要在电子时代中保持友善的人际关系,“e世代的幽默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你看到上述的解析,莞尔一笑,甚至,还可以举一反三地创新发明其它的谜语,e世代的天下,绝对不缺你的一席之地。

如果,你看完后嗤之以鼻地说:“又是无厘头式的脑筋急转弯,我才懒得理。”那就教人不免要为你捏把冷汗—你不理它;它也不会理你。但你可能会被远远地抛弃,永远停留在上一个世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