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于丹论语感悟 > 忠恕之道(1)

忠恕之道(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要想保持一颗忠诚的心,不仅要在内心建立起正确的自我价值判断,而且还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足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其实,儒家的经典,就是教给我们,这样一种由自省,认知,这样一个方式,找到生命建立,这样一条可行之路。有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好,看见自己的过错,但是文过而饰非,所以孔子就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算了吧,我还真没见着那个看见自己错了就认认真真反躬自省,从内心给自己一场诉讼,去检讨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认认真真这么想的人,我好像没有见到。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觉得看到一件事情自己错了,或者能力不及,追悔,然后就是为自己掩饰,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就说这是一个偶然事故,不自觉地把理由推到别人身上,我们缺少内心自讼的能力。

一些管理典籍上说,现在国际上有一些大公司,在一周五个工作日里,专门有一天,定为无借口日。五天里要让你全不找借口,好像挺难。我们定一天,不管你出什么闪失,都不要找借口。从这一天起,培养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这样的习惯成了自然,也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那个境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温柔敦厚,有所涵养,保持一种反躬自省的能力,薄责于人。

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责怪就少了。

这样,就会远离别人的抱怨,则远怨矣,自己也不抱怨了,别人也不抱怨了,这实际上就已经从忠推到了恕。

孔子有一个学生,觉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记不住,请教孔子,希望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终生。孔子给了他一个字,就是恕。

平时,我们有一句俗语:世界上哪个不议论人,哪个又不被人议论。大家都会在私下里,飞短流长。孔子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子贡,子贡方人,什么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议论短长。老师就说他,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赐是子贡的名字,子贡你已经很贤达了是吧,已经贤达到可以去指点他人的短长,品评人物,老师我还没有做到,夫我则不暇。暇是闲暇,我现在还没有这个闲暇工夫,可以去品头论足,议论他人短长。我要是有点闲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这话多少有点挑剔责备的意思,你都可以说别人的不是了,你自己真的这么完美了吗?这句话也是我们每个人可以问问自己的。我们没有达到七十二贤人的境界,但是我们的眼睛,往往盯住别人的短处。看别人的短处,就反衬了自己的长处。我们在议论他人不幸的时候,自己的幸福感就得到了满足和延伸。有时候,我们议论他人的不幸,往往不是抱着一种沉痛的悲悯,而是在一种放大之中,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种自足的宣泄,这样的动机善良吗?

有时候,我们总在挑剔,今天谁又失败了,他多不好啊,言外之意,你看我比他强多了,我才是一个完美顺当的人,其实,这就远离了孔子说的恕。由忠到恕,从自己的心,推到他人的心,无非就是一个将心比心的过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会流传很广?大家都觉得这么个道理,总是在提醒自己,但总也做不到。为什么要提倡恕?就是因为它难。这个恕的出发点是将心比心,而后我们才会有宽容。

并不是说,两千多年前的所有道德标准,都适用于今天,宽恕是由前提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有两条无形的线,一条是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线,它是保底的,另外一条是以伦理为核心的道德线,它是提升的。如果说什么样的事情打破了底线,伤害了公民的自我权利,甚至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危及到我们的尊严,那就要诉诸法律。但是,在法律线之上,能用道德去解决的,能让我们说服自己心灵的这部分,这才属于我们的恕道。也就是说,恕道不是无边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恕道能够到达法律线之下。所以,在可控的空间之内,我们的心可以去宽容。

宽容源自于理解。

这种理解就是看一看他的境遇和自己的生活,很多事情,就算是一个不幸的发生,一种伤害摆在那里,该怎么做呢?

恕,就是要善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别人不能善待自己,特别是受到别人的伤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为怀?

孔子曾经说过,以直报怨,用一种正直和坦荡让它过去,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它化解,而不是纠缠不休,这是最好的方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