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 第一章 春风飞扬

第一章 春风飞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还是那个“吹皱一池春水”的冯延巳,在《南乡子》中写过:“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在雨雾中朦胧的春草,绿得透明,就像飘动的流光,被细细的春雨给打湿了。在江南的早春里雨是那种细得让你无法察觉的“雨丝”,风是薄薄的“风片”。“细雨湿流光”这五个字,王国维评价“能摄春草之魂”。春草是有魂魄的,谁抓住了它的魂魄?细雨打湿“流光”,简直把春草的魂魄都吸走了。

而流动在苏东坡笔端的那幅春景呢,“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早春喷薄出的杏花,如今花瓣凋零,花蕊里面包裹着的小果子渐渐长大,青杏虽小,但春已渐渐老去。“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飞”,一个“绕”,眼前一切风景都在流动,亦幻亦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春风扶摇,残存的柳絮越来越少,柳条渐密,时在暮春。这一个时刻,放眼四望,芳草萋萋,遍布天边,“天涯何处无芳草”,已经找不到没有绿意的地方了。这是生机蓬勃的春天,“春草如愁”,这就是寄托在春草上的时间的流逝感。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有他的一片春草。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一上来就说他的恨像茂盛的春草,因为他心藏无法释怀的忧伤。有的时候我们喝酒,但发现借酒浇愁愁更愁,我们想要了断,却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我们以为离恨恰如春草,草可以铲去,但“萋萋刬尽还生”。你以为忘记了,你以为离开了,但是某一个时刻突然看见它分明又在眼前了。这是什么样的“恨”萦怀不去……“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青青翠柳之外,我在马上,你在船头——我的青骢马映着你的红衣袖,这一相别再未相逢,我的内心能不怆然悲伤吗?这是离恨,也是春愁。

春愁是什么?李后主的愁是“离恨恰如春草”,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的愁呢?他连着给出几个意象:“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三幅画面,非常漂亮——“一川烟草”,你的脚下,都是萋萋芳草;“满城风絮”,你的天空,满眼蒙蒙的柳絮飞扬;在天和地之间,还有梅子成熟时丝丝缕缕永不停歇的黄梅雨。这三样东西加在一起,你还不明白什么叫春愁吗?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春之意象之二)

我们为什么要爱诗歌?我们为什么关注意象?并不是它能够让我们今天不发愁,而是我们的愁能有所托付,可以言说。它不能让我们今天少掉很多惶惑,但是惶惑之中,我们知道有所陪伴了,这样就好。这些萋萋芳草,它们越发繁盛,就越能够反衬出荒凉。

李白登上高高的金陵凤凰台,看见了什么?“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相传南北朝的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年—453年),曾经有凤凰集于金陵凤凰山上,凤凰是中国古代的吉祥鸟,象征着刘宋王朝的“得天命”,所以才筑凤凰台。李白看到的凤凰台,凤凰所象征的王气已去,凤凰台上空旷荒凉,时间流转繁华凋尽,只有江水浩荡不理会人间的变迁。颓败的宫殿下,只剩生生不息的花草,掩住依稀的小路;东晋南朝的钟鼎之家、文化风流的传说,变成座座古坟散布在凤凰台四周……一切繁华雨打风吹去。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一说是李白暮年流放夜郎,半路遇赦,返回的时候写出来的。还有一说,说是作者在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的时候写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他在失意落魄时看到的情形。满眼芳草之间生长出的就叫做沧桑。

杜甫去追觅他敬仰的蜀相诸葛亮,走到丞相祠堂的时候,寻到了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脚下有春草,头上的树叶里有黄鹂在鸣叫。无论碧草还是黄鹂,都是孤单的,恰似诗人的兀自寻觅。

在咏春诗里春草太多了,我们说不完,我只是在想,下一个春天里,我们能为自己去寻觅一点天涯芳草吗?如果看得见,这个意象就开在自己的心里。

春天还有许多声音,我们再来说说“春啼”。

春天是谁的季节呢?是杜鹃的季节。我们常说“子规啼血”,传说蜀帝杜宇死后化为子规,它的口舌都是红的,一开口啼鸣,就被人误认为满口啼血心有不甘。这个鸟恰恰就在春天啼鸣。辛弃疾

听啊听,“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听的是送别的诗行。晏几道听啊听,“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绵延旖旎的十里楼阁紧挨着翠微色的空山,百花丛中,子规们还叫得特别殷勤,“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鸟性也是有分别的,像那些流莺,它就那么唱着歌,飞来飞去很随意,它才不在乎谁是谁;但是子规不一样,“殷勤自与行人语”,它就盯住了我,它那么殷勤,一声一声,不停地要跟我说话。“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它非得把我从陶醉的好梦里叫醒,偏偏满眼里丽日晴天,这么一个好时候,我听见了,我也听懂了,我知道你到底要跟我说什么,无非“声声只道不如归”!人们老说“子规啼血”,叫着的就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诗人终于被它叫得心理崩溃,他喃喃告诉子规,你难道觉得我不想回去吗?我难道不知道该走吗?“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人在天涯,我怎么没有回去的心?但是“归期未可期”,身不由己,我还不知道回去的那个日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啊……这就是人在天涯听到的“子规啼血”。

当然,今天是不可能在大都市里听见“子规啼”了,连麻雀啼叫都少见。面对我们的孩子,真不知道怎么跟他们去讲这些啼鸟的诗意。我们现在只能听听笼子里的鸟叫,只能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的飞禽馆,看一看铁丝网里的飞翔。今天的都市人,哪里还听得出子规血色舌尖婉转的那一点恨意?

范仲淹说:“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样好的春景你还跟我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千年万代子规啼声不改,痴痴啼唤“不如归去”。贺铸写道:“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沉沉不眠之夜,独卧孤枕的少妇蓦然醒来,看见三更月好,映照着庭院中梨花胜雪。本来明月照着梨花,已然惊心,谁想到还有子规啼血的凄厉,打破寂静……这样的啼鸣,让人内心有挣扎,有蹉跎,有纠结,有困顿,所以人有的时候在躲避,有的时候在沉迷。

秦观写《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人在楼台之上,但“雾失楼台”;远望渡口,但“月迷津渡”。人所在不知何方,人心之所往不知何处。就在这样一个“桃源望断无寻处”,天地茫茫托身无所的时刻,诗人客途羁旅,不胜春寒,蓦然听见“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天又过去了。此情此景,情何以堪?人有多少情浓,子规啼血就有多少悔意和惆怅。人在天涯的时候,听到莺啼燕语子规鸣,都愿意托给它一点点使命,让它为自己去完成一点点心愿。

李商隐写《天涯》,什么是真的天涯啊?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日暮西斜,人在天涯,我听见了春莺啼叫,声声啼鸣里隐隐含泪。黄莺啊,请你帮我做一件事情吧:趁着春花未凋,如果你真的有泪,就替我去打湿春日枝头最高的那一朵花吧——替我去诉说,去感动遥不可及的那一个人。这样的话说出来,后人评,“意极悲,语极艳。”内心的意绪如此悲凉,说出来的词句如此明艳,寥寥二十个字,意味无穷尽。很多人说“玉谿生”李商隐的诗太难懂,都知道他的诗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所以老有人考据这是哪年写的,这是什么路上写的,这后面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后来还是有人很聪明地评道,你看《天涯》这样的诗,“不必有所指,不必无所指,言外只觉有一种深情。”他有所指,无所谓,你不必知道;他无所指,无所谓,不一定非有寄托。你只要读完这二十个字,心中感受到那种深情就够了。

这就是汤显祖说的那种深情,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生有情,就会被不同的季节唤醒。真能在春日中含情,就能懂得所有春鸟的啼鸣,那是让你春伤涌动的一个引子。“春啼”,是春天永恒的意象之一。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春之意象之三)

春天还有什么意象?春意蓬勃,一年时光上路时,人们也纷纷上路,所以春天多送别。送别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意象,叫做“灞桥折柳”。“柳”字音同“留”,送你柳枝,它渺渺绵绵、丝丝悠长,让你觉得是人心牵绊,让你体会它是挽留你的一片心情。所以,离别的那一刻,柳丝间系上了眷恋。

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写了两首咏柳的诗。一首说“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他充满怜爱地对柳丝说,“暂凭樽酒送无憀”,我喝着酒,内心的愁闷、烦恼没法寄托,酒消不了,我就看看你,请你珍重,不要损伤了你的愁眉和细腰——因为过去形容美人,说她柳眉妩媚,说她柳腰纤细,不要让忧愁伤了你的眉,不要让憔悴伤了你的腰,惜柳其实也是在惜美人。接着他忽然说了非常沉痛的一句话,“人世死前惟有别”,人生一世,离世之前,还有无数离别,那些离别瞬间,锥心刻骨地镶嵌在老去的流光里。所以春风拂动时,让我们怜惜这些柳丝长条吧,也只有它聊慰我们今生的无数次离别。

第二首,“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你看这样的柳丝,含烟惹雾,依依地恋着人心,万绪千条都在夕阳落晖中变得朦胧。让人伤春之心中涌起怜惜,那就不折杨柳了吧,让它留在这里,一半的柳丝寄托送别的心绪,一半的柳丝飞舞,迎着旅人的归来。那一点点归来的寄托仍然嘱托在柳丝之上。

有时候我也在想,古代的人看到的春草,我们的都市马路上看不着了;古人听见的春啼声,城市的喧嚣里听不见了;看看柳条吧,都已经在公园了。现在的人们相送时谁还送柳枝?可能都去买一件水晶的首饰或者一支金笔,或者一块佩玉,没有人去送不值钱的柳条了吧。芳草、斜阳、柳丝、莺啼都是无价的,但是在今天都远离了我们。我们还回得去生命中那些不需要金钱去买来的春天吗?那些春天也真的随着这些信物走远了吗?花开花落,春去春来,蕴涵着宇宙无穷、人生有限这个永恒的矛盾,蕴涵着多少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探索,我们今天难道不想了吗?人的春愁、人的春思是永无停歇的。

《诗经?小雅?采薇》最后句依然惊心动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在征途之上,当年走的时候是杨柳依依,但现在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雨雪霏霏了。在那样一条远行的路上,“载饥载渴,莫知我哀”,谁能够知道我内心的哀伤呢?我们都经历过杨柳依依,我们都见过雨雪霏霏,要怎么样才能够把人生春秋的变化,在一年四季的流光中串联起来呢?

刘希夷写下的《代悲白头翁》说:“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洛阳城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到了武则天的时候,又建为帝国的东都,一直人来人往,看尽了繁华美景。今天的洛阳还有花卉,但是今天还有多少人在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今天还有这样一种面对着蓬勃春意,感慨着时光飞逝的悲伤吗?

中国的诗词真的是要念的,平白如话,朗朗上口。像《代悲白头翁》,我们就是念一遍,内心也会有一些春风拂漾,有一些春思涌动,可以湿润了眼睛。

杜甫在《曲江》里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减一片花,春意就凋损了,何况眼前是风飘万点。

欧阳修在《浪淘沙》里面说:“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想起当年与恋人携手,在东风里游遍春花洛城,那个时候洛阳牡丹也曾经映着他们两个人默契的笑影。但今天呢?“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里写了三年的看花人,去年双双来见,今年孤单一人,今年的花比去年要好,明年的花会更好,但“知与谁同”,更不知人在何方,不知明年的花让谁来看。这是诗人看见世间的春意烂漫,油然产生出的珍重之感。春愁中的“恨”,真的只是一种落寞的哀伤吗?它在我们内心唤起多少由惜春而生发出的留恋。

还是欧阳修,感伤的心留不住三月暮春天。“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暮春时候,春意要走了,所以这里有一个动作,“门掩黄昏”,赶紧关上门,想要把春天留住,但徒劳无计,春还是关不住。所以唯有泪眼问花能不走吗,春花无语,静默之中“乱红飞过秋千去”……最后两句,王国维先生评价说,这就叫做“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春色岁岁老去,而人心中不舍的眷恋,永远带着新鲜的疼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秦观说:“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什么时节?是一个人的少年时光留不住的季节。所以这个时候,飞絮落花,人想要去登楼,然后看见满眼春江,就算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他许多愁。春恨多深啊!

我们今天可能会说,春恨无聊。现实的烦恼已经这么多,为什么在诗词里还要给我们添愁增恨呢,诗词难道不是为了解忧的吗?有时候我想,今天我们期待那种有品质的快乐,但有品质的忧伤都很难得了。我们有很多的烦恼,因为失业,因为失恋,因为失去身边有形的拥有。但是,烦恼不是忧愁,忧愁是你骨髓深处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人看见自然流光带走世界上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时那种深深的悲叹。真正的忧伤是人生有情,对人世间一切的不公正,对那些更弱势者的同情和相助。所有这一切,需要人心柔软,需要自己的心能够在流光中有一种唤醒,有一种珍惜。

古人对春天有多珍惜呢?辛弃疾这样一个铁骨铮铮、“试手补天裂”的老将,在春天面前亦有着无数柔情,惜春之心万般缠绵。“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一番一番的风雨,匆匆间春天又走了。在花开之前,他就跟盼花的别人不一样,老在祈祷花开晚点儿,晚点儿开它就会晚点儿走。即便他过去有着害怕有着祈祷,一晃还是到了眼前“落红无数”,更让他的“惜春”之心无法安放:果然春天是要走了。这一刻,他急急地要留住春天,他对春天断喝,“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他说春天啊,你站住吧,你回不去了,你已经迷了归途。李白所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人回头一看,走过的路已经不在,被青山挡住,找不到了。辛弃疾如此多情,他跟春天说:你也会迷路,春草已经迷了你的归途,你就留在这儿吧。“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但是春天没有回答。这时候,词人惆怅地看到,世间比他更多情的,是在画檐角上暗暗织出来的那些蜘蛛网,一天到晚想用自己的网子多粘一点柳絮。这也算是另一种挽留,另一种深情吧。

说春花红、春柳碧,这是多情,我们今天都懂得。但是谁会觉得蜘蛛网多情呢?在辛弃疾眼中,蜘蛛网也是多情的。世间万物皆有情,所以说听不得杜宇声声催归,因为人在这个时候会感情迸发。为什么古人会伤春,会惜春?说到底是他们心中有春愁,有深情,最后人间多少风景还是落在自己的心事上。

最深的春恨还是家国之悲。投降宋朝的后主李煜,他在春天里听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那样一个不眠深夜,听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潺潺的雨声中,一个春天又凋谢了。“罗衾不耐五更寒”,身上的被子耐不住阵阵袭来的春寒。为什么会感觉到冷呢?惊醒之后才知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故国的江山,梦见了当年的胜景乐事,但如今身在北方,北方的暮春的凄冷从肌肤一直透入心底。醒来之后,知道了自己“客居”的身份,于是告诫自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上了楼台就要远眺,就要想念故国的无限江山。什么时候再相见?今生还会再相逢吗?“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么快春花都谢尽了吗?真快啊!“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人生经得起这样的忧伤吗?早晨下着寒雨,晚间起了骤风,这样的风雨消磨,春红怎么能留住呢?突然想起当年的离别,留下了多少宫娥,那一刻涕泪相送,“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还能够回去看她们吗?还能够为她们拭去泪花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长恨,江水长东,这是永恒的规律。年年春来,年年春去,故国江山不可重逢,良辰美景不可再现,这就是李煜的春天。

清朝有个评论家叫周济,说温庭筠的词漂亮得像一个盛装丽人,打扮得很功利,韦庄的词是淡妆的佳人,李煜的词简直粗服乱头,什么打扮都没有,但是不掩天姿国色。王国维先生特别推崇李煜,他对周济的评价加以引申,“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看似不加雕琢,写出来的却是真丈夫语。李煜的伤春不是小女子的闺怨,而是一个失去江山的国君在异国他乡的古今伤怀之感。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古今感怀的“伤春”,诗人面对春天,回头眺望几百年之前,会看见什么?柳色又青了,韦庄喟叹,“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是三国时吴国的后宫禁城,东晋成帝的时候改建。从东晋到南朝,这里一直都是皇宫的所在地,是帝王歌舞升平的地方。朝代的兴废,时间的变迁,在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时候,“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到了韦庄所处的唐末,这里更加破废不堪了。这个时候再想起前朝往事——“六朝如梦”,当年的繁盛看不见了。江草长起来了,江鸟啼鸣着,台城的柳丝依旧烟笼十里长堤,但有谁记得那些繁华,那些故事?这就是春天的伤情。

所以我说感伤的春天也会见证古今。一个人走过一生中不同的春天,你会真正看见不同的心情。

我们来跟着一个人走过春天。那就是杜甫。

大家都熟悉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757年,长安已经沦陷了。这样一个烂漫早春,草木深深,花鸟有情,因为感慨时事的剧烈变化,伤感战乱中无数的生离死别而“惊心”、“溅泪”。国家虽然破碎,山河犹在,杜甫做了一件勇敢的事。他当时没什么官方身份,却断然地把妻儿家小安顿在鄜州乡村,一个人离家去追随唐肃宗,但是在路上被叛军抓住,又被押送回来。

在乱离之中,他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回到沦陷的长安,觉得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了,连个簪子都别不住。一心牵挂着自己的家小,却家书难得。这是一个多么伤痛的春天。国破了,家散了,自己的君王也追随不到。杜甫被叛军所虏押回长安时,很多有身份的官员此时都被囚禁,但杜甫连囚禁的待遇都达不到,因为他太没身份,都没有人囚禁他。他只有困顿于长安城中,蹉跎着生命。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写了《哀江头》。他走到曲江边,“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看看这三个字“吞声哭”,不敢悲号,不敢纵声,他连哭都是忍着,哽咽着,一声一声吞着自己的声音。走在春花烂漫的曲江池边——曲江池原来有这么多的曲折,如同人有着宛转跌宕无穷的心事。“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原来的宫殿已经上了锁,但是柳条依依。在这样的萋萋春柳之下,杜甫开始回忆,当年院中的万物颜色是那么鲜明,当年昭阳殿里的第一人,那个常伴君王侧的杨贵妃,现在又在哪里?“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马嵬坡下,香魂杳去,杨贵妃埋葬地所在的渭水和唐明皇逃亡的四川剑阁相隔遥远,彼此不通消息。所以杜甫说出了深情的一句话,“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人生如果有情,每到春来就会有深刻的忧伤涌在心头,泪水常沾胸臆。每年春水起,每年春花开,春水春花是没有终了的。这就是一个人在生命中走过的春天。

走过这样的伤春,再忍着悲痛往下走,杜甫终于走过他的遥遥八年,盼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那一天。这首诗被称为老杜“平生第一快诗”,一生中他真的很少写出如此快乐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此流利跌宕!这首诗写在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的春天,那时候老杜已经年逾五十。就在前一年,唐军刚刚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把洛阳和现在的郑州、开封几个重镇纷纷收复,紧接着的763年正月,叛军头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因为兵败自杀,很多叛军将领纷纷投降。就在这个时候,杜甫忽然听见了收复失地的消息,“初闻涕泪满衣裳”。生命经历了这么多蹉跎,终于江山收复了,这一句“初闻涕泪满衣裳”,不必吞声哭了,可以纵声号啕,喜极而泣。

一个书生的喜悦是什么呢?“漫卷诗书喜欲狂”。妻儿欢欣,能回老家了,要从远远的剑门之外回去了,这个时候五十二岁的杜甫说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个青青的春色对他来讲,是伴随他回乡的春天。接下来诗中连用四个地名,从巴峡穿巫峡,从襄阳到洛阳,一笔带过,跑马千里,这还不是生平第一快事吗?这也是发生在一个春天。

一个一个春天走过去,收复失地的欢喜过去之后,才发现江山的繁华终于不在。这个时候杜甫在江南,暮春时节,遇到了一个老友——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写得很淡,淡如尘埃落定之后,不易察觉的一声叹息。李龟年,开元盛世时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也是歌手,相传《霓裳羽衣曲》就出自他的手笔。最早与李龟年相遇的时候,杜甫是一位“开口咏凤凰”的倜傥少年。而当年的盛唐社会,“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那时候的王公贵族都爱好文艺,经常有各种聚会。杜甫因为很有才华,岐王李范、秘书监崔涤都很喜欢他,所以岐王宅里,每次聚会他都会去,崔九堂前,就是崔涤那儿,每次集会也少不了他。杜甫与李龟年,一个是诗坛的才子,一个是音乐界的高手,两个人屡屡相见。那是何等风光,何等盛世,何等的少年意气,何等的诗意飞扬!几十年后,他们在江南蓦然重逢。大唐经历了八年安史之乱,从顶峰陡然跌落,“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人在江南再相逢的时候,满腹心事,当时是什么时节呢?又是暮春落花时。这样的春色,不像杜甫当年在曲江边哀声沉沉时的痛心疾首,也不像杜甫初闻收复失地、漫卷诗书时的欣喜若狂,生命与王朝,终于迎来了凋零时节的片片飞花,一切的悲喜化作了意味悠长的一声招呼,“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老去,暮春老去,年华老去,心意老去,而人又相逢。这么多的蹉跎心事,一个人走过了春天。

我们每个人今生还会走过很多个春天。春天是诗情最好的载体,有春草绵绵,有春柳依依,有春鸟啼鸣,有春思辗转。就让我们随着这些诗章,随着这些意象,一路走来。不要觉得它们离我们很远,王维当年曾经给过我们一个誓言,“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就让我们相信吧,古人的诗情随着一个一个不朽的春天,江南江北一直相陪相送,只要我们的心中还有这些歌唱和吟诵,每一个春天我们都会有蓬勃的诗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