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 13、汉化未升级版本的下场

13、汉化未升级版本的下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朝是词这种形式最发达,最繁荣的时候。宋词的繁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中国古代形式当中,词应该是适应市民的发展,也就是说跟后世的明清小说一样。词是通俗歌曲,它势必要适应市民的需要,市民整体就需要生命与爱情的永恒主题。当然人家这个通俗歌曲是通俗,今天的歌曲是俗,不通。

另一个原因是宋代的矛盾尖锐,宋词正好用来表现爱国精神,所以词在宋朝才能发展出豪放派。苏轼就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前面提过这个诗是言志的,词是言情的,那么苏轼他就相当于拓宽了词的路子,是以诗入词。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意境和李白的两句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差不多。其实李后主的时候,词的意境就大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面提到李后主的时候说,词的意境乃大,“由伶工之词,变成文人士大夫之词。”到苏轼就更了不起,跟他相对的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柳永,《雨霖铃》里寒蝉凄切的那主儿。柳刘永本来已经考中了进士,宋仁宗一看他的名字,就问:“莫非填词之柳三变乎?”回答说正是,就给他一笔勾销了,名字边批上四个字,“且去填词。”你整天写这玩意儿,淫词艳曲的东西,让你做官有失朝廷的体面。所以柳永他更加放浪形骸,奉旨填词,贫病无医,还是妓女凑钱埋葬了他。所以行业里面供奉老师是供孔圣人,练武的供关云长或者岳鹏举,唱戏的供唐明皇,妓院里供祖师爷柳永,行业神。

女词人李清照应该属于婉约派,成就很高。她正好经历亡国丧家之痛,就是靖康之变,她多年收藏的古董全都毁了。辛弃疾是豪放派,所以豪放派又叫苏辛派。辛弃疾当年是北方义军,抗金义军的领袖,带着一万多人投奔南宋,一曲《鹧鸪天》,令人唏嘘不已。“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鞘,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也是毕生壮志难酬,一心就是想着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结果这个南宋是奸相辈出的年代,其中奸相韩侂胄北伐,拉大旗扯虎皮,让辛弃疾做参谋长,老头特高兴,夜里喝高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终于有报国的机会了,当参谋长。结果北伐失败,韩侂胄脑袋都被送到金国,老头可能郁闷死了。豪放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南宋这些爱国文人的词。

最著名的还有一个叫陈亮的,陈亮是跟陆游、辛弃疾这些人齐名,他有一首叫《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的词。章德茂是一个人,每年宋朝要派使者去金朝贺,所以他写了一个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下阙特别有意境,“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被金占的中原地区,当年是尧舜禹的地方,这个里边应该有人耻于向胡人称臣。“万里膻腥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这个地方已经被胡人给占领了,所以膻腥如许。“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胡人的运气,超不过一百年,太阳永远是在天上!那种意境和精神非常奋发向上,不像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很消极郁闷。

陆游以诗为主,词也很出色。陆游的诗,可能是诗人里面传下来最多的,大概是传下来9600多首诗,100多首词。如果不算诗人,写诗最多的应该是乾隆,四万多首诗,但是他那个没法看,以文为诗,白的要命。四万多首,一天得写几首,一个人干掉全唐诗。

但是真正的诗人作品最多的是陆游。梁启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陆游:“诗界靡靡千年风,兵魂消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就是说只有陆放翁的诗是写的最棒的!因为陆游也是文武双全,活的时间挺长,80多岁,一生壮志难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一年盼不来,所以他最后死的时候都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什么时候驱除鞑虏,上坟的时候记得告儿我一声。当然他死后没几年金国就也灭亡了,但却兴起了更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幸亏老头活着时没看见。

外国语骂街

接着另一个成就是话本。

话本实际上就是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的故事,话本里就有,闻刘玄德败,大家就流泪,听见曹操失败,大家就拍桌子鼓掌。实际上一直到唐朝,都是以曹魏为正统。因为晋是继承的曹魏,所以陈寿写《三国志》,曹魏是正统,蜀汉和孙吴不是正统。到以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包括隋唐在内,都是继承晋的意思,以曹魏为正统蜀汉为奸逆。只有到了宋朝,才把蜀汉当做正统。因为之前是强调谁占中原谁就是正统,现在宋朝丧失了中原,难道能说自己不正吗,所以他就强调王道所在才是正统。长安洛阳不算正统,王道才是正统,现在我王道跑杭州来了,我依然是正统。那次说来,虽然刘备跑成都去了,他是汉之王道,也是正统,地处蜀地,王乃汉王。

宋朝的这种思想观念,使得《三国演义》这些本子的底稿在宋朝就形成了。你要是中午的时候打出租车,会发现十个司机可能有一半在听评书,田连元、单田芳,他们普及历史知识主要就靠评书。评书讲的那个东西,距离历史的真相其实很远,但是大家爱听,这种东西深入人心。我小时候听,现在不听了,一听就笑,太搞笑了,刘秀怎么杀功臣,那是刘邦,刘秀是不干这事儿。但是这个东西很故事化,市民就爱听闲话,所以才深入人心。

元朝的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作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元曲为什么在元朝广泛推广,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这帮人快马弯刀征服了中原,就不觉得文化有用,文化有用能被我们打成这样吗。所以整个元朝90多年才开了16次科举,文化几乎没有出路了。文革时代,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这就是蒙古人定的。什么叫臭老九?“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比妓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而已,所以九儒,儒生就是臭老九。臭老九的时代,知识分子没有科举,就做不了官,他们想来想去,就把自己的满腔愤懑,诉诸笔端。写什么东西最能引起共鸣,元曲。

就像电视剧剧本,你写小说我不看,蒙古人不认字,你写剧本,演出来大家都能看。《窦娥冤》“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堪贤愚枉做天。”这骂谁?骂朝廷,蒙古人傻,也不懂汉语,听不懂什么意思,要是搁汉化比较厉害的清朝,那完了。清朝皇帝汉话水平太高,一听就明白。你骂蒙古没关系,傻不拉叽你骂吧!反正我听不懂,我就知道羊腿好吃,这就挺好!于是上面傻统治,下面猛骂街,助长了元曲的成熟和流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