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不成气候的发明家 > 第91章 砍杀客户零投诉

第91章 砍杀客户零投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叶枫说道:“你们自己决定跟不跟。”说着叶枫骑上马朝着追杀百姓的义渠国骑兵冲去。

老吴头没说什么默默骑上马跟了上去。赵孟春拍了拍大壮的肩头,上马追了上去。另外,两人对望一眼也跟了上去。

剩下大壮在原地歇斯底里的骂道:“你们这群蠢货,你们这群疯子,明知去送死还去。”

说罢用胳膊擦了擦眼泪,后头望了一眼秦国方向,依依不舍的回过头,上马跟上了叶枫他们。

叶枫骑马冲上,感觉心情很复杂但很激动。虽然之前打过几次仗,但那是帮且末国大战,而这次是为了营救大周百姓,叶枫感觉这仗打得更有意义。

叶枫大吼着“犯我古娲天威者,虽远必诛。”然后就冲向了那二十几名追杀百姓的骑兵。

追杀百姓的义渠国骑兵看见叶枫他们冲来,立刻掉头冲向叶枫他们。

百姓中有人看见叶枫他们是楚国商队护卫打扮,有一些人施了一礼,喊道:“多谢义士搭救。”但很快被别人拉扯继续向秦国方向跑去。

这些义渠国人没见识过叶枫大刀的威力,叶枫冲入义渠国骑兵左砍右劈,一连砍杀数人。

这种砍杀方式让每个敌人走的都很“痛快”,而且没有一个“客户”回来投诉或给差评的。其实只要叶枫能保证一刀击杀,这个零差评的传奇就可以一直持续。

叶枫看到“客户”满意也倍感痛快,这种乱战模式下,大刀的砍杀效率要比排一排冲阵杀敌的方式更加高效。

叶枫大喊:“痛快。”一连三轮冲杀,叶枫他们就送走了一批义渠国的骑兵,不过这些骑兵似乎也不是什么精兵,甚至比起楼兰国追杀他们的那些骑兵还要差一些。

叶枫看了看平民跑向的方向,发现他们已经安全远离。于是叶枫他们又转身冲向冲击秦国步卒的义渠国骑兵。

虽然与这些步卒对阵的只有一百多名义渠国骑兵,但骑兵对这些步卒的冲杀造成很大伤亡。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型,奋力阻击,只是为了给百姓多拖延一些逃跑的时间。

叶枫看着一排排一列列步卒方阵不惧生死的冲向义渠国骑兵,很快就又有多人倒下。但后面的士兵却仍然义无反顾的冲向义渠国骑兵。

此时期的步兵是按方阵队形冲锋的,并不是一个单排向前,方阵也不是很密集,中间有空隙,这个空隙基本是使用武器的长度。最小的方阵单位是小戎五十个人由十伍组成。

两国大规模战争时期,大部分同一单位下的士兵使用相同武器。而这些戍边的军队武器搭配相对随意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兵多使用殳、弓、戈、戟、矛等武器,只有一些武将才有青铜剑之类的纯金属武器。

殳就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有棱无刃。

戈是相对比较原始的武器,考古发掘出的最早的戈是夏朝时期的铜戈。

但有其他材质更早的戈,因为甲骨文中国字的写法就是左边一个口或者日之类的字右边就是一个戈字,寓意就是在戈的保护下为国。

夏朝时期的铜戈像一个铜制匕首。没有柲的戈叫戈首,柲就是直径有三到四厘米的木质长杆。

戈首前端叫援,后面固定在柲上的叫纳,援和纳中间有一个孔叫做穿,是用来穿绳子将戈绑在柲上。

到了春秋时期戈中间增加了一个竖直的阑,阑的作用是将戈首装在柲上时,阑和柲成水平抵住柲,这可以避免戈首晃动。

为了更好的固定戈首此时穿增加为两个,阑和援成直角,阑朝向援尖端方向有个弧形的刃叫胡。

同时顶端增加了柲帽,尾部增加了镦,柲帽用来盖在柲的顶端,镦在底端用来保护柲,避免柲受潮破裂等。

戈援三面开刃,用法一般为推,啄和勾。

根据《考工记》记载一般戈的长度是六尺六寸,人高八尺为一寻。殳长一寻四尺,即十二尺。

车戟长一常,一常为两寻即十六尺。酋矛长一常又四尺,即二十尺。战车用的夷矛长一常又一寻,即二十四尺。

根据一些考古发现这一时期戈有短戈长度在七十厘米左右。一般的戈一米三左右就是《考工记》里面记载的六尺六寸,根据齐尺19.7厘米算刚好一米三。

还有一种长戈用于战车上面有两米二三左右。

戟是战国时期替代戈的兵器,其实就是戈和矛的合体,戈前面增加一个向前的矛,这样戈增加了向前刺的功能,就是戟。

早期的青铜戟,不像后来战国时期的青铜戈和铁戟那么花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