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红楼]大侦探裘智 > 第106章 番外

第106章 番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众人看湘云为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发愁,忍不住笑了出来。

香菱一向有几分呆气,此时一本正经地说道:“云妹妹,我可以替你去实现你的梦想。”

香菱这句话一出,几人愣住了。她素来老实文静,怎么忽然要去闯荡江湖了?见大家都齐齐望向自己,香菱便解释起了缘由。

去年黛玉她们去关外探望凤姐,京中只剩她和惜春。香菱经常去牟尼院探望惜春,一来二去,便认识了寄居寺中的妙玉。

妙玉的师父圆寂后,她一直想将师父的灵柩运回故乡,早日安葬。可师父遗言嘱咐她暂时不宜回乡,妙玉才一直留在京城。

二人熟悉后,经常在一起品茶作诗。妙玉见香菱才学不俗,身手也颇为敏捷,心中动了念头。回乡路上若有香菱作伴,即有人陪着说话,又不担心遇到危险,于是便请香菱护送她南下。

香菱本还有几分犹豫,但妙玉知她身世,劝道:“你是南方人,随我回苏州,或许还能遇到亲人,一家团圆呢。”

香菱听后,心里一动,才下定决心,准备与妙玉同往。

迎春奇道:“你什么都不记得了,怎么找家人呢?”

她见香菱满脸兴奋,生怕她去了南方找不到亲人,心生失落,忍不住提醒一句。

香菱笑着指了指自己眉心的胭脂痣,自信道:“我虽然不记得家人了,但这颗痣这么显眼,若是我爹娘见到,定能认出我来。护送佛门弟子回乡,也算功德一件,菩萨会保佑我与父母重逢。”

香菱清楚在苏州找到家人的可能性不大,但她自小住在金陵,想来家乡不会离得太远。她打算将妙玉送到玄墓山后,便走遍两江,誓要找到自己的亲人。

香菱心中仍记得拐子家时的辛酸,稍有不如意便是一顿打骂,自己从不敢有半分的违抗。到了薛家后,虽然太太、姑娘和善,但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上京避难,都是听从主家的安排。

她随波逐流惯了,如今应承了妙玉,心思活络了不少,索性换种活法,主动出去走走看看,或许另有一番际遇。

迎春见她眼中闪着光亮,心中一动,忽然说道:“我陪你一起去吧。我功夫好,路上若遇危险,可以保护你们。”

众人没想到一向性格懦弱的迎春竟有了闯荡江湖的念头,心中十分惊奇,又替她开心。

迎春见大家盯着自己,脸上泛起微红,低下头轻声说道:“香菱长得这样好看,妙玉又只有几个不会武功的丫鬟婆子,路上太危险了,我陪着她们,总能更安全些。”

湘云曾与迎春一同并肩作战,知道她功夫不弱,却更清楚她的性子,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湘云打趣道:“二姐姐功夫最好,只是别遇上了坏人,再搬出你那套任人宰割的理论来。”

迎春也不生气,淡然一笑道:“我生来就这么个性子,若真有人要杀我,只当是我的命数。若是敢伤姐妹们,少不得要拼命了。”

众人听了这话心里明白,迎春还是那个万事都不放在心上的迎春,最起码她现在愿意为了姐妹们挺身而出。潜移默化,相信她早晚能彻底独立起来。

宝钗见四人说笑间便已定下各自的前程,竟无一人提及婚嫁,不由好奇道:“你们都不打算成亲了吗?”

四人听后,心里不禁有些踌躇。谁能说自己从未幻想过嫁得良人、相守一生呢?只是嫁人后,如何还能这般自由。

男人可以在外打拼,她们只能守着家里那四方天地,日复一日地看丈夫的脸色过日子。虽说她们在外闯荡,未必能功成名就,至少落得个自在。有得有失,做人最忌得陇望蜀。

探春素有大志向,傲然道:“凭什么男人可以为官做宰,又有妻儿在堂,而女人只能困守深闺。等我功成名就那日,我也两个都要。”

成年人不做选择,探春全都想要,只是现在不是时候。

黛玉笑道:“如此说来,只等贾公爷日后带着丈夫回来给我们瞧瞧了。”

湘云整日习武,常与贾府的人走动,史鼐、史鼎夫妇怕她带坏了自家女儿,看到她没个好脸色。眼见天色已晚,湘云索性不回家,与探春住在一处。

宝钗比黛玉先回家,已经听迎春提起李纨的事。等大家都回屋后,她便对黛玉说:“珠大嫂子今天早上来过,说有人去她家提亲了。”

黛玉微微一愣,李纨今年才三十,大好年华一直守着也不是个事,如今有人提亲是件好事。

黛玉展露笑颜:“咱们什么时候能喝上喜酒?”

宝钗见黛玉如此急性,不禁失笑:“八字还没一撇呢,珠大嫂子只是来听听咱们的意见罢了。”

李守中眼里早已没有李纨这个女儿了。当年他被罢官,就与裘智脱不了干系。裘智是贾府的亲戚,李守中因此对贾府心生怨恨,连带着对女儿也多了几分厌恶。

好不容易过了几年,李守中估计政宁帝忘了自己之前的错处,正打算去吏部活动一二,再谋个官做。

不料,赶上荣国府出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宁国府又接连出事,而查出这两桩大案的正是裘智。

李守中明白,自己与贾家有亲,这辈子的仕途恐怕是彻底断了。他对贾家恨之入骨,由此迁怒于女儿,不许她再踏进李家的门。

李母心疼女儿,时不时偷偷去看望李纨。她听说了有人来提亲的事,觉得女儿再嫁后有个依靠,总比孤苦伶仃一人过日子要好。

李纨心里有些顾虑,一时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几个小姑子的意见。

贾兰争气,她手头有些积蓄,生活过得还算安稳。她守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不一定要再嫁。

何况经过贾家一事,李纨明白花无百日红。倘若再嫁的夫家日后出了事,自己又失去了节妇的招牌,还可能牵连贾兰的前途,岂不是得不偿失?

然而,一个人过日子确实不易。手里的嫁妆和贾母临终时补贴的一点银钱早晚会用完,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贾兰渐渐长大,将来需要花钱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光靠寡母手里的这点棺材本,怕是支撑不了他的前程。自己再嫁好歹吃穿都花夫家的,手里的私房可以补贴儿子。

黛玉心下明白李纨的顾虑,人没有前后眼,谁也不敢保证这次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女子立身不易,一步走错便可能万劫不复,所以李纨不得不慎之又慎。

黛玉轻声问道:“求亲的人是哪家的?”

宝钗答道:“那人姓甄,今年四十有六了,久居京师,祖籍却是金陵甄家,和贾家是老亲。”

黛玉点点头,心中了然。她记得贾母曾提过甄家,早年两家同居金陵,还曾联姻,只是贾家搬到京城后,来往日渐稀少。

宝钗说道:“甄老爷去年中了举人,年初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不打算继续考了,递了名帖到吏部谋了个差事,被外放交州任税课司大使。他原配早逝,想在外放前续上一房,一起赴任。”

黛玉听完,心中不免替李纨细细思量。

甄家和贾府相交匪浅,二人知根知底。甄老爷能在京中读书,一直熬到四十多岁中举,足见家底丰厚,而且李纨嫁过去就是敕命,日子肯定比现在体面。

只是甄老爷年纪比李纨大了许多,年岁上不够般配。再加上他不久便要离京,去的是穷乡僻壤。贾兰若是随行,到了当地恐怕难以寻到好的教书先生,难怪李纨犹豫。

黛玉叹道:“珠大嫂子守了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若真能嫁人,倒也不错,但她还有个兰儿,难免要多为孩子考虑。”

宝钗接话道:“谁说不是呢,甄老爷要是一直在京里,倒是桩好姻缘了。”

黛玉能想到的,宝钗自然也能想到。在她看来,年纪大些不是什么问题。就算是年岁相仿的夫妻,能白头到老的又有几人?当年贾珠不也早早去了,撇下李纨独自支撑。

宝钗沉思片刻,缓缓道:“珠大嫂子不仅是兰儿的母亲,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该为自己考虑一下。兰儿年纪不小了,有我们几个姑姑照顾着,留在京里读书就是了。”

甄老爷的条件虽谈不上特别出众,但李纨打算再嫁,错过这次,以后未必能遇到这么合适的了。

无论二人如何权衡,都觉得李纨有点病急乱投医了。作为小姑子,她们实在难以替李纨做出这么重要的决定。

她们不是神仙,能掐会算,如何预知李纨再嫁后的好歹。这条路,终究要李纨自己去走。她们唯一能做的,便是为她默默祈祷,盼着李纨与贾兰今后能平安顺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