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几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可约翰·昆西却毫无察觉。www.mengyuanshucheng.com丹·温特斯利普现正在岛上一棵宏伟高大的棕榈树下酣睡。这一美丽可爱的岛屿是他的故乡。岛上阳光明媚,夜色很美。然而,担任搜捕工作的人们仍在黑暗中苦苦搜寻着那个星期一夜晚平台上与他发生冲突的人。
哈利特很守信用。他是为了找到布拉德而彻底搜查了这个岛,结果还是没找到。一艘艘轮船在水流交叉处作短暂停留之后,又陆续起航。他在所有班轮的乘客名单上都没查到汤姆斯·麦肯·布拉德这个名字。哈利特的密探们一直在穷追不舍地搜寻着:他们从被称之为乡村的住地,而实为一片废墟的日本人住宅区,途经波涛汹涌、浪花四溅的偏僻港湾,直至大片长满菠萝和甘蔗的辽阔无际的种植地,但所有努力,均属徒劳。
约翰·昆西每天逍遥自在,无所事事。现在他已领略到怀基基滩海域的魅力所在,也体会到它们的热烈拥抱。每天下午他都用一块木板在夏威夷海浪中作踏冲浪板运动,急切盼望着有朝一日他能敢于离开岸边到更远的波涛浪花中去拼搏。对他来说,波士顿现在仿佛是天方夜谭,已失去了其吸收力;而对另一个更能激起他积极生活下去的地方——州政府街和比肯街,他也已忘却了对他们的记忆,他再也不会对姑姑不愿离开这醉人海滨的作法而感到困惑不解了。
星期五下午尚早的时候,米纳瓦小姐发现他在走廊上看书。他那冷淡的态度激怒了她,她早就想对他采取点什么行动,而且现在这种愿望越发强烈,即使在夏威夷也不例外。
“最近见过陈先生了吗?”她开始发问。
“上午跟他谈过。他们正锲而不舍地搜寻布拉德呢。”
“哼!”米纳瓦小姐轻蔑地说,“他们一流的侦探也不过如此而已。还不如让波士顿的侦探来参与此案呢。”
“哎哟,得给他们时间呀!”约翰·昆西打着哈欠说。
“他们已调查三天了。”她厉声说道,“时间已经不短了。布拉德肯定没离开过这个瓦胡岛。想想看,你都能用两小时开车横穿此岛,用六小时绕岛一周,那谁还会看得上哈利特先生的光辉形象?看来,我得亲自解决问题,以了结此案了。”
约翰·昆西笑了,说:“真的吗?或许你能行。”
“可不是吗,他们现在掌握的两条最有价值的线索还是我提供的呢。要是他们能像我一样睁着眼睛——”
“查理的眼睛本来就是睁着的。”约翰·昆西反驳着。
“你真这么认为吗?可他们总用惺忪的睡眼看我。”
巴巴拉穿了一身驾驶装出现在走廊上。她眼里露着喜色,双颊泛起了红晕。
“你在看什么书呢,约翰·昆西?”她问道。
他将书举起,告诉她:
“金门城。”
“啊,真的吗?你要是对这个城市感兴趣的话,我父亲那儿有许多关于旧金山的书,记得其中有一本是关于股票交易历史的。他让我读,可我没读成。”
“你错过了一本好书。”约翰·昆西说,“今天上午我已读完了。到这儿以后,我已读了另外五本关于旧金山的书了。”
他姑姑凝视着他,问:
“这是为什么呢?”
“嗯——”他犹豫不定地说,“——我有点喜欢上那城市了。其实我也弄不明白,就是觉得去那儿生活好。”
米纳瓦小姐冷笑着说:
“不过他们送你出来是要你把我带回波士顿的呀。”
“波士顿是挺不错的,”她侄子赶忙说,“那儿是温特斯利普的家族所在地。但由于其权威支配能力欠佳,还应付不了对其家族的意外袭击。到旧金山港口时,我有一种奇特的感觉,这你是知道的。”他以前跟她们讲过这种感觉。“我越看这个城市,就越喜欢。这儿有一种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气氛,况且人们都懂得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生。”
巴巴拉赞许地向他微笑着。
“约翰·昆西,还是跟着这种感觉走吧。”她劝道。
“或许会的。不过这倒提醒我了。我得去写封信。”他站起身,离开了走廊。
“他真的要离开波士顿吗?”巴巴拉问。
米纳瓦小姐摇摇头,说:
“只不过是一时冲动而已。”她解释道,“我很高兴他在仔细观察、思索。将来他会变得更富有人情味的。至于说约翰·昆西要离开波士顿吗,那就如同盼望邦克希尔纪念碑移居到英国一样。”
约翰·昆西回到他楼上的房间后,仍然很激动。他满怀热情一鼓作气把那封给阿加莎·帕克一直未写完的信完成了。信中谈论的主要话题是旧金山,而且写得很动人。他用了不少华丽的词藻和娓娓动听的语言来描绘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他不知道——仅仅是种联想——如何才能使她乐意去那儿生活。
他想起阿加莎现正在她初次接触西部的地方——怀俄明州的大牧场;那是天意,她已感受到广阔天地对她的诱惑。的确,人们走得越远,天地就变得越宽广,越开放。在加利福利亚,生活全然一派五彩缤纷和灿烂纷呈,当然,这也只是种联想。
封好信,他仿佛又瞥见了阿加莎那细长而又高雅的脸庞,情绪顿时低落下来。她那冷淡的双眼,既不同于巴巴拉,更不同于卡洛塔·玛丽亚·伊根。
约翰·昆西与哈里·詹尼森已约好星期六下午去打高尔夫球。他可以说是开着巴巴拉的跑车沿着纽哇努峡谷向上行驶,因为他已读过丹·温特斯利普的遗嘱,丹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巴巴拉现在的全部财产。
天气往往变幻无穷:此处虽然阳光明媚,但在蔽阴处却下着毛毛细雨。约翰·昆西对此早已习惯了。夏威夷人称这种雨为阳光雨,而且全不以为然。六条颜色各异的彩虹令乡村俱乐部球场更加艳丽。
詹尼森正在阳台上等候。他穿着一身白色服装,十分引人注目。见到客人他由衷地高兴。随之他们开始了一场令约翰·昆西永生难忘的高尔夫球赛。他从来都没在这么优美的景色中打过球:低处的山丘警戒地站立着,山坡上有茂盛的树木和鲜艳夺目的热带花草——有黄色的烛坚果树,灰白色的蕨草,翠绿的夏威夷树和香蕉树,间或还能发现斑斑点点的砖红色土。脚下则是绿天鹅绒地毯般的高尔夫球场。
阵雨下过又停了。詹尼森不愧为击球高手,但约翰·昆西处理球的方法却胜他一筹,因此比赛结果约翰·昆西胜了对方四分。他们穿越彩虹,回到更衣室。
回家的路上,詹尼森在跑车里提起了丹·温特斯利普谋杀案的话题。约翰·昆西饶有兴致地听取了一位律师对证人所示证据的反应。
“或多或少我与此案有牵连,”詹尼森说,“伊根仍是我选择的意中人。”
然而,约翰·昆西对此话却感到不悦。卡洛塔·伊根那可爱而又不快的面部表情在他脑中闪过。
“莱瑟比和那位叫康普顿的女人怎么样了?”他询问道。
“噢,他们谈情况时我没在场。”詹尼森答道,“可哈利特说他们所讲的有点道理。看来他们不太可能与谋杀案有关。莱瑟比再隐瞒实情的话,那就太愚蠢了。”
“还有布拉德呢。”约翰·昆西提醒着。
“对。布拉德会把事情复杂化的。一旦他们追捕他——而且已这么做了——我认为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你知道卡麦奎的孙子与布拉德有某种瓜葛吧?”
“是的。这事的确要注意。但我强调一句,倘若顺着这些线索直追到底的话,那么到头来又会重新回到吉姆·伊根身上来的。”
“有什么可控告伊根的吗?”约翰·昆西边问边将车突然转向,以免撞着另一辆。
“我没有什么可控告他的。”詹尼森回答着,“但我忘不了那天丹·温特斯利普跟我说他怕伊根时的面部表情。后来又出现了科西坎牌香烟烟头一事。最重要的是伊根始终沉默不语,说明了他所干的与温特斯利普有关。那些面对被指控为谋杀罪的人们,我的老兄,他们说呀,说呀,说得快着呢,除非他们要说的表明他们罪上加罪。”
接下来,他们一路无语地驶向了市中心。
“哈利特告诉我你本人也做了点侦探工作。”詹尼森笑着说。
“尝试过,但我是个无能之辈。”约翰·昆西承认道,“目前我在努力暗中搜寻米纳瓦姑姑见过的凶犯戴的那块表。每逢看到一块手表,我就尽可能凑过去看个仔细。可因为大部分工作是在白天进行的,所以不太容易确定数字2是否在发光。”
“坚持查下去!”詹尼森鼓励着,“这是优秀侦探的秘诀。坚持下去,定会成功。”
律师计划在怀基基滩与昆西的家人共进晚餐。因他有几封信要签字,所以约翰·昆西将车停在了他办公室的外边。事情办妥后又把车开往海边。
巴巴拉身着白色长袍,在思考着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她是那么苗条、深沉而又漂亮。
晚餐是愉快的。当大家在走廊上喝着咖啡时,詹尼森站起身来到巴巴拉身旁。
“我们有件事要跟你们说。”他宣布道,并低头看了看姑娘,说,“是不是,亲爱的?”
巴巴拉点了点头。
“我和你们的堂亲——”律师转向来自波士顿的二位——“已经相爱很久了。我们将于一周左右举行婚礼。”
“唉呀,哈里,不是一周。”巴巴拉忙纠正说。
“既然你这么说,那好吧,不过会很快的。”
“是的,会很快的。”她重复了一句。
“我们还打算离开檀香山一段时间。”詹尼森接着说,“很自然,巴巴拉感到她目前不能呆在这儿——这儿有许多要回忆的事情——你们二位对此都很了解。她已委托我把这栋房子卖掉。”
“可是,哈里”巴巴拉提出异议,“你跟客人们说房子要出售,又说我要离开这儿,让我听起来待客很不热情。”
“荒唐,亲爱的。”米纳瓦姑姑说,“我和约翰·昆西都能理解。你想离开这儿,我深表同情。”她说着便站了起来。
“对不起,”詹尼森说,“这说起来的确有点突然,不过,我现在急于要照顾她。”
“那当然。”约翰·昆西赞同地说。
米纳瓦小姐弯腰吻了吻姑娘,说:“亲爱的孩子,要是你母亲在此的话,也不会比我更热心地为你祝福的。”
巴巴拉激动不已,她展开双臂紧紧地拥抱着这位长者。
约翰·昆西握着詹尼森的手,说:“你太幸运了。”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詹尼森说。
约翰·昆西向巴巴拉走过去,表示祝贺:“衷心地——衷心地祝福你。”
她点了点头,但没作声。他看到她热泪盈眶。
不久,米纳瓦小姐退出了客厅回起居室去了。约翰·昆西感到自己有点多余,于是便匆匆离开他俩来到海滨。
皎洁的月亮高高悬挂在金光闪闪的星群之间。椰林间悄声进行着浪漫的谈情说爱。他想起了在那风平浪静之夜在“泰勒总统号”船上亲眼目睹的一幕——仿佛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匆匆爱吻又匆匆分手——嗨,这儿的海滨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管他们的肤色和信仰如何不同、初恋时,在这片海滩上,总是成双成对地散着步,耳语着相同的誓言,承诺着一致的诺言。
突然,约翰·昆西感到了孤独。巴巴拉并不是因为他才成为温特斯利普家族一员的。那么,为什么他又感到内心受挫的痛苦呢?她已经选择了意中人,而且她的抉择是正确的。不过,这又关他什么事?
他发现自己正向里夫帕姆旅馆走去。是想和卡洛塔·伊根谈谈吗?但为什么要和这位姑娘谈呢?她的长相与他所认识的人又是那么截然不同。在家里,姑娘们与小伙儿们智力相当,但实际上姑娘们经常高出一筹——就像从高处向下俯视一般。他们讨论着最新出版的《大西洋》杂志上的文章,谈论着肖伯纳那严谨的哲学体系,以及美术馆内萨尔金特画家的新作。难道这些不正是他应该在这儿,或是在浪漫海滨的棕榈树下,当月亮高悬在戴蒙德角顶峰时所要寻找的话题吗?
在里夫帕姆旅馆内无人闲在的门厅里,卡洛塔·伊根正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她双眉紧锁,满面愁容。
“你来得正好。”她微笑着大声说,“我正在进行一项最棘手的工作。”
“是做算术题吗?”约翰·昆西询问着。
“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繁分数。我在算布拉德应付的账钱。”
他绕过桌子站到她身旁。
“让我帮你吧。”
“真是复杂的要命。”她抬起头望着他。
他希望能到海滩上去做这些算术题。
“布拉德先生是星期二早晨出走的。他已走了三天。这三天不能要钱,因此要把这部分减去。或许你能算得出,我可不行。”
“无论如何要控告他。”纳翰·昆西提议。
“这我倒乐意,但会使所有事情简单化了。况且这也不是父亲处理问题的方式。”
约翰·昆西拿起铅笔,问:“他们现在付了多少钱?”
她告诉了他。他便开始算起来。即使对于一位债券专家来说,这笔账都不容易算。约翰·昆西也皱起了眉。
有人从里夫帕姆旅馆的前门进来了。约翰·昆西抬头看到一位夏威夷小伙——迪克·卡奥拉。他提着一大包用报纸裹着的东西。
“布拉德先生在吗?”他打听着。
卡洛塔·伊根摇摇头说:“不在,他还没回来。”
“那我等他吧。”小伙子说。
“我们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姑娘提出异议。
“他很快就会回来的。”夏威夷小伙儿答复着,“我在走廊上等他。”
他走出旁门,仍然提着那包笨重的东西。约翰·昆西和姑娘互相对视着。
“行动起来,我们得赶到前头!”约翰·昆西低声说,“布拉德马上就要来了!请你到走廊上看一下,告诉我卡奥拉现在呆的位置。”
姑娘立即到了走廊上,几秒钟后返回屋跟约翰·昆西说:
“他坐在走廊那头的椅子上。”
“听不见这儿说话吧?”
“根本听不见。你想打个电话——”
然而约翰·昆西此刻已到了公用电话间。对面传来了查理的声音。
“最热烈地祝贺你,你真是顶呱呱的侦探。万一我那辆车的自动起动装置突然发生故障的话,我会立刻与你联系的。”
约翰·昆西笑眯眯地回到桌旁。
“查理正飞速向我们驶来。乍看起来,好像我们现在有了点进展,不过我指的是账单。布拉德太太的膳宿费我算的是十六美元,而布拉德先生呢——一个星期的膳食和住宿减去四天的膳食——总共是九美元六十二美分。”
“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姑娘激动地说。
“那你就再跟我讲一遍你那海滨的童年生活吧。”
一层阴影掠过姑娘的脸庞。
“唉呀,对不起,我让你伤心了。”
“啊,没,你不会的。”她摇着头说,“我从来都没这么高兴过。我以前曾告诉过你,那时的高兴总得带个如果。我觉得在渡口的那个上午才是最靠近真正幸福的了。仿佛一时脱离了生活。”
“我仍记得你是怎么取笑我那顶帽子的。”
“啊,但愿你已原谅我了。”
“别胡说!能让你那么嘲笑,我真求之不得呢。”
她那一双大眼睛凝视着未来。约翰·昆西对她深表同情。他曾认识一些与她类似的人们,他们热爱自己的父亲并对他们寄于厚望,然后看着他们随波逐流到残烛之年。
姑娘将一只纤细褐色的手放在桌子上,约翰·昆西又把自己的手搭在她的上边。
“别不高兴了。”他劝道,“多么迷人的夜色啊。我知道,你就是那颗——你叫它什么来着?你称它为卡玛爱娜的月亮。它像一枚一千美元的金币,颜色淡淡的,但可兑换成现金。咱们出去消遣一下怎么样?”
她轻轻地把自己的手抽出来。
“屋里有七瓶他要买而送过去的汽水,每瓶三十五美分——”
“什么?哦,你说的是布拉德的账。啊,那就是说再加上两美元四十五美分了……我还想说说这星星。在热带,他们看起来好像离我们特近,你说怪不怪?”
她笑了。
“我们不该忘掉那些大衣箱和旅行袋。把他们从码头上运过来的运费是三美元。”
“唉呀,那太不合理了。不过,跟过去比还是跌了……我是否跟你说过这儿所有的自然美景在你脸上都有所体现?在如此众多的美妙奇观中,一个人不可能一点也不——”
“布拉德太太把三个盘子拿到屋里去了,再加上七十五美分。”
“这位夫人做得太过分了!布拉德会因不止一种原因返回而深感遗憾的。嗯,我知道了。还有什么东西?”
“就剩下洗衣费了,九十七美分。”
“已经不少了。把所有的加起来是三十二美元七十九美分,就算三十二美元吧。”
她笑着反对道:“唉呀,不行。我们可不能那么做。”
布拉德太太从走廊慢慢走向门厅,在桌子旁边停了下来。
“有什么消息吗?”她打探着。
“没有,布拉德太太。”姑娘回答。她递过去一张纸条,说:“这是你的账单。”
“噢,好的。布拉德先生一回来就会办理的。”
“你盼他早些回来吗?”
“我真说不好。”这位英国妇人走到通向十九号房间的走廊上。
“与往常一样,都是信息。”约翰·昆西笑着说,“不是吗?查理到了。”
陈急步来到桌旁,后面跟着另一名警察。他们都穿着便衣。
“我那辆汽车表现得挺不错,一路上真的体会到了夜风的滋味。”他说着向伙伴点了点头,又说,“介绍一下,这位是斯潘塞先生。现在情况到底怎样了?敬请您快点说。”
约翰·昆西告诉他卡奥拉正在走廊上等候,同时也提到了小伙子提的那个包。陈点了点头。
“事态发展迅速。”他说。
他告诉姑娘:
“烦请您转告卡奥拉,就说布拉德已经来了,要在这儿见他。”
她迟疑了一下。
“不,不行,这么做不妥。”陈马上补充说,“我忘了严谨的异教徒是很贤淑的。让一位女士前去说谎,实在不高明,恭请原谅。你可找个适当的借口把他带到这儿。”
姑娘笑着出去了。
“斯潘塞先生,”陈说,“我冒昧地提个建议,由你来审问这个夏威夷人。我的英语讲得毫无分寸,不顾后果,往往对付不了周围这么多人。”
斯潘塞点了点头,走到了旁门那儿。他站在进屋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时间不长卡奥拉出现了,后面跟着那姑娘。这位夏威夷人急忙进了屋,但一看到陈,他又站住了,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更令其惊讶的是斯潘塞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
“到这边来。”侦探说,“我们要跟你谈谈。”他把小伙儿带到屋内靠里的一个角落。陈和约翰·昆西也跟了进去。
“你坐这儿,我坐那儿。”斯潘塞说着便从小伙子的腋下取出那个沉重的包裹。此刻这位夏威夷人欲意反抗,但显而易见,他转念一想还是决定作罢。斯潘塞把包放到桌上,然后站到卡奥拉对面。
“想见布拉德,是不是?”他以威胁的口气开始发问。
“是的。”
“为什么?”
“做笔私人生意。”
“听着。我现在告诉你,把知道的事情统统交待出来。要知道,你是不受欢迎的,还是老老实实说吧。”
“不行。”
“那么咱们就等着瞧吧。包里有什么东西?”
年轻人的两只眼睛投向了桌子,但没作答。陈拿出了一把小刀,说:
“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的。”
他将绳子割断,揭下了几层报纸。约翰·昆西预感到某种重要的东西即将暴露出来,便往前挤了挤。待最后一层报纸揭下来时,陈大声嚷道:“棒极了!”说罢便急忙转向约翰·昆西:“哦,非常抱歉。我是从我堂弟威利·陈先生——一位中国棒球队队长——那儿学来的这一糟糕透顶的词。”
但约翰·昆西并没听见他在说些什么,只是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桌子上那个用铜丝捆着的东西——一个夏威夷木制的盒子,上有缩写字母t.m.b。
“我们得把它打开。”陈说着便仔细检查了一下。
“不行,锁得挺结实。我们得到警察局去把它砸开。你、我,还有这位缄口不语的夏威夷人现在马上去警察局。斯潘塞先生,你留在这儿,一旦布拉德回来了,你明白该干什么。”
“明白。”斯潘塞答道。
“卡奥拉先生,请赏光陪我走一趟。”陈继续说,“到了警察局,就会设法让你开口的。”
他们正转身向门口走去时,正好碰到卡洛塔·伊根进来。她跟约翰·昆西说:
“我能跟你说点事吗?”
“当然可以。”说罢,便随她一起来到桌旁。
“刚才我到走廊上,”她气喘吁吁地压低声音说,“看到有人正蹲在你们谈话的窗户附近。我走近一看,原来是萨拉戴恩先生。”
“啊哈!”约翰·昆西吃惊地说,“萨拉戴恩先生最好停止这种行动,否则会自找麻烦。”
“需要跟陈先生通告一下吗?”
“不必了。我和你可先做一番调查。陈还有其他的事需要处理。另外,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能准许任何人离开这儿。”
“当然。”她满意地微微一笑,说,“我很高兴你真的对这房子发生了兴趣。”
“我对这栋房子产生了兴趣正是因为——”约翰·昆西刚要接着说下去,陈插了进来:
“敬请原谅,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儿。哈利特探长肯定会异常兴奋地见到这位卡奥拉的,更不用说这只夏威夷木盒了。”
出门时,卡奥拉挤到约翰·昆西身边。看到小伙子那愤怒的目光,约翰·昆西大吃一惊。
“都是你干的!”夏威夷人嘟嚷了一句,“我不会忘的!”
二
陈的车沿着卡拉考爱林荫大道向俞疾驶。人们在车内喋喋不休地谈论着。约翰·昆西应侦探之托独自坐到了车后,木盒放在双膝上。他将手搭在木盒上。这只木盒曾一度从他手中逃脱,但现在又重新回到了他身边。他的思绪又回到了远在二千英里之外的那个小阁楼上的夜晚:一个黑影靠着月光下的窗户;宝石划破他脸颊的阵痛;罗杰发自肺腑的那声“可怜的老丹!”的悲嚎。他们终究能否在这个夏威夷木盒里找到丹神秘之死的答案呢?
哈利特正在他房间里等候。跟他在一起的是一位目光敏锐、办事精明、看起来有三十八九岁的男子。
“你们好,小伙子们!”探长打着招呼。
“温特斯利普先生,见见我们地区法院的检察官格林先生。”
格林热情地与他握着手。
“我一直想见到你,先生。”他说,“我很了解你那个城市,还在那儿的哈佛法学院上了三年学呢。”
“真的?”约翰·昆西热情地答着话。
“可不是吗。我是从纽黑文毕业之后去的,知道吗,我是耶鲁大学的。”
“哦。”约翰·昆西毫无情绪地应了一声。但格林不管选择哪所大学,他似乎都是个乐天派。
陈边把盒子放到哈利特前边的桌子上,边讲述着拿到盒子的经过。看得出探长那张瘦削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仔细查看着这个宝贝。
“锁着的,是吧?”他问,“卡奥拉,你有钥匙吗?”
这位夏威夷人不悦地摇摇头,说,“没有。”
“小家伙讲话可要留点神呀。”哈利特警告着,“查理,你仔细地搜查他。”
陈敏捷地从上到下仔细搜查了一遍,发现了一串钥匙,但没有一把能打开盒子的锁。他还发现了一厚叠十美元一张的钞票。
“迪克,你在什么地方弄到这么多钱的?”哈利特质问。
“我挣的。”小伙子怒视着。
但哈利特对盒子更感兴趣,他欣喜地拍了拍它。
“格林先生,这个很重要。或许我们在这儿能找到解决疑团的答案。”
他从桌子里拿出把小錾子,费了好大劲才把盖撬开。约翰·昆西。陈,还有检察官都不约而同地向前挤着。探长揭开盖时,他们都目不转睛地急切注视着。盒子是空的。
“盒里什么也没有。”陈嘟嚷着,“又一个梦想破灭了。”
沮丧将哈利特激怒了,他转向卡奥拉。
“喂,年轻人,”他说,“我倒想听听你的说法。你和布拉德一直有联系;上星期天晚上你还和他谈过话;你也知道他今天晚上回来;你曾跟他做过某种交易。赶快把这些事都说出来。”
“没什么可说的。”夏威夷人执拗地回答。
哈利特站起身,说:
“不见得吧。你有的说。苍天在上,你得说出来!今天晚上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警告你,你要是不说,或是不快点说,那我可就不客气了。”突然他停下来对陈说:“查理,那艘从毛伊岛开来的岛间船估计现在快到了。你去码头监视布拉德。知道他的特征吗?”
“知道。”陈肯定地回答,“瘦瘦的身材,苍白的脸;一肩高一肩低;灰白的胡须无精打采地向下耷拉着。”
“没错。要注意密切监视。我把这家伙留下来,待我们把工作做通了,他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藏的了。格林先生,你说对吧?”
格外谨慎的检察官只是微微一笑。
陈提议:“温特斯利普先生,夜色真是美极了,到月夜下的码头上溜达一趟吧——”。
“我跟你去。”约翰·昆西高兴地应允着。出门时他扭头往回望了望,以此表明他对卡奥拉的威胁满不在乎。
码头小屋灯光暗淡,零零落落的人群在等候着即将靠岸的船只。陈和约翰·昆西漫步到尽头,昆西坐到一只集装箱上。他们一眼便看到了晚报的滨水区记者正向他们打着招呼。
“查理,你好啊。”梅伯里先生喊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大概在等候一位船上的朋友。”陈咧嘴笑着说。
“是吗?”梅伯里说,“你们在警察局工作的人肯定都掌握着令人料想不到的秘密。查理,到底有什么事?”
“探长批准了才能公布于众。”陈明确地回答。
“嗨,我们都领教过他那公布于众了。”梅伯里轻蔑地说,“‘警方也发现了一些线索,现正在调查之中。目前还没有什么可公布于众的。’真让人恶心。喂,查理,坐吧。哎呀,是温特利普先生,晚上好。刚才我没认出你来。”
“你好!”约翰·昆西问候着。
他和陈都找了个集装箱坐下。空气中充满着一股蔗糖的香味。透过敞开的码头小屋的窗户,他们凝望着水边沿岸以及月夜下的港湾。这种景致颇为奇特,而且还能激发人的兴趣。约翰·昆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
“你真这么想的?”梅伯里提出异议,“不过,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就像西雅图或加尔维斯敦,或任何一个陈旧的港口一样。知道吧,我认识它是在——”
“我想你以前提到过。”约翰·昆西笑着说。
“随时我都有可能提一提。据我所知,檀香山港口已失去了它昔日的浪漫。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滨水区。朋友,你看看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
记者重新点燃了一支香烟,说:“查理可以告诉你,因为他还记得那陈旧的摇摇欲坠的低洼码头;带有帆船的老字号的海军划艇;还有那两个桅杆的木制汽船——偶尔利用一下老天爷的好意的风也不算过分的,以及那光辉灿烂的小划船,那阿唠哈、马努、埃玛,是不是呀,陈?”
“这些全都绝迹了。”陈赞同地说。
“那时在码头上根本看不到类似扶轮国际的地方分社那样的群体。”梅伯里继续道,“只能看到夏威夷码头上的装卸工人,他们帽子上戴着花环,手里提着尤克里里琴。还有拿着鱼网的渔夫,或许是昔日客轮上的乐天事务长——他待人热情、好客,绝不仅仅是台机器。”
他不悦地默默地吸了会儿烟,然后接着说:“温特斯利普先生,这就是那些日子,那些夏威夷与世隔绝时那令人陶醉的日子。那时无论有线电缆还是无线通讯设备都没能把我们与内陆的所谓文明联系起来。每当有船只停靠码头,我们都蹦着、跳着跑过去,急欲求得一份刊登外部世界的最新消息的报纸。查理,每当人们乘坐悦人的旧式出租马车到码头时,每当妇女头上戴着霍利卡斯和劳哈拉的帽子时,每当著名的歌手伯杰和他的乐队进行现场表演,说不定还招来一二位王子观看时……请记住那汽船时代的日子。”
“还有那迷人的夜色。”查理补充了一句。
“是啊,老伙计,我正要说这夜色呢,那种当唱小夜曲的歌手们乘着划艇随意漂泊在港湾上,艇上的灯笼在水上形成一条长长的道路时的柔和夜色。”
约翰·昆西想起了自己童年时读过的书,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我想偶尔,”他说,“是否会有人违心地登上船呢?”
“我想会的。”梅伯里先生答道。他脑子里一亮,继续说:“可不是吗,就在九十年代,一天晚上我正坐在码头下边几码远的地方,突然看到轮船登陆时的一场混战。我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使劲向我喊:‘彼得,再见啦!’我立刻上了船,一会儿就把他拽了回来——那时我还年轻。他是好样的,是名水手。其实他也不想参加那伙人为他安排的旅游。他们把他弄到酒吧,给他服麻醉药。但他还是及时挣脱出来了。啊,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就像加尔维斯敦或西雅图一样。是的,先生,檀香山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魅力。”
他们看到那艘岛间船正向码头驶来。待跳板落下时,陈站起身。
“查理,你们在等谁呀?”梅伯里问。
“我们到处搜寻的布拉德先生或许就在这艘船上。”陈告诉他。
“布拉德!”梅伯里说着便站了起来。
“还不确切,”陈提醒他,“这只是我们的一种假设,倘若属实,据愚人所见,你可以跟随到警察局,在那儿你会得到可靠信息的。”
乘客陆续下船时,约翰·昆西和陈便上了跳板。船上的乘客并不多:有岛上的生意人,稀疏零散的游客,还有身穿西部服装的一伙日本人。他们的朋友已在岸上为他们准备好了盛情的接待仪式——一群稀奇古怪的人们正弯着腰鞠躬施礼呢。约翰·昆西看得正起劲时,突然陈碰了一下他的胳膊。
一位高大、佝偻的英国人正走下跳板。汤姆斯·麦肯·布拉德,他那模仿英国伯爵的胡须使人一眼便能从人群中认出他。他头上戴的那顶白色木髓头盔更易被人辨认,因为在夏威夷这种温和宜人的气候里,这种头盔毫无必要。显然,这头盔是过去曾长期在印度居住的英国人所持的古董饰物。
陈向前赶了一步,问:“你是布拉德先生吗?”
此人两眼倦意,着实吓了一跳。
“嗯,是的。”他疑惑地回答。
“我是檀香山警察局的侦探警官陈。你乐意的话,敬请赏光陪我到警察局走一趟。”
布拉德打量着他,摇摇头说:“那可不行。”
“请原谅,”陈接着说,“那是非去不可的。”
“我——我刚旅行归来。”这位英国人拐弯抹角地说,“说不定我太太正为我担心呢。我必须跟她谈谈,然后——”
陈进一步解释说:“实在抱歉,其实这么做我也很遣憾。可任务还是任务。长官的命令就是法律,据愚人之见,咱们还是一起度过这宝贵的时光吧。”
“是否可理解为我被捕了?”布拉德愤怒了。
“这种想法是荒谬的。”陈肯定地回答,“探长他正急于听听你对情况的阐述。我相信,你会很好配合的。请原谅,时间并不长。来,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朋友——从波士顿来的约翰·昆西·温特斯利普先生。”
一听到这个名字,布拉德就转过身,并以极大的兴趣注视着他。
“那好吧。”他说,“我跟你去。”
他们出了码头来到街上。布拉德提着个小手提包。一阵惊慌逐渐消失之后,檀香山又很快恢复了往日夜晚的寂静。
回到警察局时,他们看到哈利特和检察官的心情似乎都很好。卡奥拉坐在角落里,一副惨败的样子。约翰·昆西知道他再也没有什么秘密可隐瞒的了。
“这位就是布拉德先生。”陈介绍道。
“啊,”哈利特大声打着招呼,“布拉德先生,见到你很高兴。我们一直在为你担心呢。”
“真的吗,先生?”布拉德困惑地说,“我全然不知——”
“坐下!”哈利特命令道。
布拉德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同样是一副绝望和惨败的神态。这位英国公务员看起来比他人更卑贱和沮丧。三十六年来,他一直在印度的国土上煎熬。军方瞧不起他,无人尊敬他,不仅是他的胡须,他整个躯体都萎靡不振,整天悲哀忧愁,然而约翰·昆西却不时地注意到了他对生活闪过的一线希望,瞬间的自我维护和反抗意识。
“布拉德先生,你去哪儿了?”哈利特问询。
“去毛伊岛游览了。”
“是上星期二早晨去的吗?”
“是的。乘的就是我刚返回的同一艘船。”
“乘客名单上可没有你的名字。”哈利特追问道。
“是没有。我改用了他名。不过是有——理由的。”
“真的吗?”有了一线希望了。
“不过先生,我为什么在这儿?”他转向检察官说,“或许你能告诉我。”
格林向探长点点头,说:“哈利特探长会向你解释清楚的。”
“那当然。”哈利特肯定地说,“布拉德先生,大概你已知道丹·温特斯利普先生被暗害了。”
布拉德将他那无精打采的双眼投向约翰,昆西,说:“是的。我在一份檀香山报纸上看到了。”
“你上星期二早晨出发时,还不知道吧?”哈利特追问。
“不知道。乘船游览时没看到一张这儿的报纸。”
“啊,是这样的。你最后见到丹·温特斯利普先生是什么时候?”
“我从未见过他。”
“什么?说话留点神,先生!”
“我一辈子都没见过丹·温特斯利普。”
“既然如此,那么,上星期二凌晨一点二十,你在哪儿?”
“在里夫帕姆旅馆里熟睡。头天晚上九点三十分我就睡了,因我得早起登船。我太太可以作证。”
“布拉德先生,夫人的证词没多大价值——”
布拉德霍地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