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繁体版 简体版
格格党 > 恋家才会恋爱 > 在生死瞬间 学临终关怀

在生死瞬间 学临终关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许多值得悲悯的家庭,需要给予心灵的鼓舞"临终关怀"的另一项很受关切的议题,是有关于身后的礼仪。据我所知,大部分的现代人生活节奏繁忙,无法依循许多古礼上的繁文缛节。但是若在民风比较保守淳朴的地方,还是会有许多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往生者的家庭,在悲痛的情绪中,更加手足无措。例如,有些地方的传统习俗规范:先人往生之际,不要急覂将他沐浴更衣,更不能碰触遗体。要陪伴往生者身边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开始准备入殓。若是太平盛世,还能"礼"当如此。

但在许多特别的状况,并不适合做这样的处理。一位从事生命礼仪的专业人士告诉我,若是大肠癌患者在炎热的夏季往生,不到几个钟头就有浓浓异味,污水从遗体窜出,围绕在死者的遗体旁边,极不符合卫生条件。

再以往生的sars病患为例,按国际卫生组织(who)的建议:遗体必须尽速火化,有时连家属见最后一面都不被允许,虽有违情理,但在非常时期,为了整个小区及环境的健康,也必须加以配合。

许多往生者的家属,为了不能按照习俗的礼仪办理后事而自责不已,一生都悔恨难安。他们并没有做错什系,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变通的道理。

这些值得悲悯的家庭,很需要突破传统规格的观念开导,才能得到心灵的鼓励。就如同sars病毒有很多变种,爱的形式也不必太过拘泥。每一个人都应该借此机会重新学习"临终关怀"的议题,对生命有更多的反省和觉悟,在亲友临终时,能够有弹性地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让生者无忧、死者无憾。

当我们对生死有更多的认识,不但可以比较坦然地面对亲友的离开,也可以为自己将来的身后事,做好准备。欧美国家已经开始"预立遗嘱"的风气,这并不是悲观的想法,而是很积极的行动。按照自己的意思,把事情交代清楚,坦然面对死亡,当更能珍惜生命。

<font color="red">激荡幸福 读者回响</font>

<b>规划人生的最后一段路</b>徐哲涛(台北)

读过吴若权先生的文章,谈到&quot;救命&quot;与&quot;善终&quot;不同的观念,我有很深的感悟。针对人死亡之后遗体的处理,记得我看过一位大师的文章提到:&quot;一般的状况下,如果往生者尚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对于肉体尚有眷恋执着,甚至尚有若干触觉,最好不要立即碰触,引导他们的灵魂离开人间。若是在特殊的状况下,是可以随缘变通的。例如:sars病故的遗体,或大肠癌患者的遗体,若不及时入殓殡葬,可能会对公共的卫生环境,造成污染及感染&hellip;&hellip;尊重生命,不论遇到什系状况,救命延生是第一优先,对死亡的尊严,是在于后人处理后事的心态要庄重恭敬,不在于拘泥于某种一成不变的形式。&quot;

我是个中年人,除了养育儿女,还要照顾长辈,随时可能会碰到一些不想要碰到的问题,我指的是生命的大事,生老病死的问题。就拿我朋友最近的经验来说,他的父亲晚年得了癌症,在末期的时候情况变得恶化,医院问他要不要急救,如果他不答应急救,好像很不孝,但他知道即使接受气管插管,装上呼吸器,也只是多在加护病房多受了几天的痛苦,他便选择放弃急救,他说虽然很心疼,但不后悔。毕竟,生活的质量比生命的长短还要重要。

在许多欧美国家,积极推动&quot;在生命临终时放弃急救&quot;的观念。他们努力推动新的生命管理的观念,让重病的人在往生的前一刻,能够很安详地走。也就是说,如果插上气管内管,装上人工呼吸器,并无法帮助病人康复,只是拖延时间,那系可以和医生商量,选择放弃不必要的急救措施。

看过朋友的例子,我现在就会主动和我的儿女谈这个问题,虽然我目前的身体健康,没有特别的毛病,但趁覂这个时候沟通清楚自己的想法,甚至以乐观的态度,预立遗嘱,我也呼吁大家能够早一点来规划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font color="red">发现幸福的奥秘</font>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会消逝,

若要在失去以后,没有遗憾,

惟一的秘诀,就是在拥有的同时,真诚以待。

-摘录自《活出生命能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